2023年05月05日
第08版:08

颗颗“珍珠”妆点沃野

(上接第一版)全村16条街道、129个胡同,现都设有责任人标牌,上面明确标上姓名和联系方式;每月的党员会上,与垃圾处理有关的议题每次都会有,讨论的结果村民自觉遵守;村民们看见村里有垃圾,都会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桶,人们对家乡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每一名村民的殷切期盼,更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带动下,全市各个乡村“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蔚然成风,人人参与提升村庄“颜值”,集中群众智慧力量共建美丽乡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我市聚焦“干净”“整洁”,全面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对农村生活垃圾、沟渠塘堰、农村畜禽养殖粪污等面源污染进行清理。同时,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院落、清洁户评选等活动,大力推广良好生活习惯,建立文明村规民约,形成全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如今,全市“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全市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100%,全市实现了生活垃圾零填埋、焚烧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村庄卫生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农村硬件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青县中古红木小镇,以红木文化为引领,建成了大运河红木文化馆、沿街精品展馆、滨水古玩一条街、红木文化城等设施场馆;南皮县双庙村的张之洞文旅小镇,围绕张之洞纪念馆、张之洞墓,新建一批仿古建筑,让古老的村镇更显文化底蕴;泊头尹庄村贡梨小镇,以梨为媒,对古梨树进行保护,打造了古贡梨园和梨文化博物馆……沿运河而下,处处可以看到乡村美景,也不时看到前来游览的游客。如今大运河示范带242个村庄,已全部打造成市级美丽乡村。运河就像一条项链,将一个个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美丽乡村串联起来,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深入挖掘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发扬乡村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产业文化,总结提炼具有沧州特色的文化符号和元素,在改造提升房屋功能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有机融入,加强古村、古宅、古树、古井等保护,培育具有文化底蕴、彰显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坚持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内在潜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依托乡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等优势,培育发展乡村观光旅游、现代民宿、运动休闲、养生养老等新兴业态,积极打造新增长点,以特色优势产业激活“美丽经济”。

廊亭栈道、小桥流水,华灯映衬,天水晚霞……今年“五一”,与吴桥岳庄村一样火爆的,还有青县清州镇司马庄村。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司马庄村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种植产业。如今,司马庄村种植园区核心区达到1280亩,蔬菜种植产业已形成规模,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特色农业不仅富了农民的口袋,也吸引着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感受别样的田园风光,享受采摘之乐,玩得不亦乐乎。

打造乡村新图景,涵养乡村新优势。如今,一幅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狮城大地铺展开来。今年,我市还将申报创建394个省级美丽乡村,预计到2025年全市可达到新建1000个以上美丽乡村任务目标。

2023-05-05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9753.html 1 颗颗“珍珠”妆点沃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