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07日
第01版:01

厚植沃土聚英才

——我市全力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走笔

本报记者 李其征 本报通讯员 孙红周 陈永洪 许政英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我在官网上看到招聘信息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里。”今年27岁的硕士研究生朱福丹,202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一毕业她就通过人才引进,在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找到了分析测试岗位的工作。“公司对人才很重视,不仅工作上提供了非常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在生活上也给予了很多帮助,让我非常踏实舒心。”

朱福丹来到公司后,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按照人才引进政策,为她提供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申报了沧州市人才卡,让她能够享受购房补贴、户籍办理、医疗绿色通道等各项服务,“安家”更“安心”,免除后顾之忧。

朱福丹的就业经历,是我市引进人才过程中的一个生动实例。“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我市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上来,把人才作为支撑沿海经济强市建设的战略资源,进一步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面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亲自谋划推进,多次带队赴省外招商引智,与央企国企深入对接交流,深化与京津人才、产业、科技等全方位合作,推动更多优质人才项目向沧州转移,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在沧州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打造人才支撑。

着眼全市产业空间布局、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我市创新人才政策体系,高起点谋划实施“四六六四”人才强市工程新思路,即:围绕打造以全球揽才为目标的引才机制,实施四项工程;以集聚提质为目标的培养机制,实施六项计划;以精准服务为目标的保障机制,给予六个方面保障;以优质平台为目标的载体机制,推动四类平台建设。

在引才过程中,我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下大力气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引育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人才对主导产业升级发挥效能日渐突出;紧盯高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对硕博人才需求量大现状,采用“考核合格直接聘用”选聘方式,全面提升人才引进效率,吸引博士、“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硕士来沧就业,2022年选聘博士7名、“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硕士90名。同时,主动与14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13所省属骨干院校的就业指导处对接,在高校官网发布我市人才新政和引才公告,实时动态向高校毕业生推送就业政策和岗位信息。2022年度我市引进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突破2万人,创历史新高。(下转第三版)

2023-05-07 ——我市全力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走笔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89877.html 1 厚植沃土聚英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