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志辉 本报通讯员 张荣华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在曲港高速沧州段第八标段现场,锤打声、钻孔声与机器轰鸣声交织在一起,“大干快干”的火热气息扑面而来。沧州曲港高速公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征峰介绍道,目前,正在有序开展路基清表、施工便道、桥梁桩基等工序。“我们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力争年底完成路基工程70%,桥梁基础工程完成80%。”
曲港高速自保定市曲阳县至沧州黄骅港,是黄骅港连接腹地的集疏运通道。其中沧州段工程共分两期建设完成,一期建设肃宁互通至京台高速段,二期建设京台高速至黄骅港段,是沧州市近年来施工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我省第一条采用特许经营模式建设并提前开工的高速公路项目。
道路通则百业兴。作为出行的“快车道”,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沧州的交通建设从未停止过“速度与激情”。仅去年一年,我市便有曲港、邯港、荣乌改扩建等3个高速公路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总里程373公里,总投资约495亿元,在建里程比过去20多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的一半还多。作为河北省“东出西联”的桥头堡,如今的沧州,已是全国铁路、公路网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不仅保障了“物畅其流、人畅其行”,更为沧州高质量发展铺就了“快速路”。
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部署,给全市交通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我市坚持把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顺利实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公路方面,围绕服务京津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京沪高速津冀界至沧州主城区段扩容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S327廊沧界至沧雄界段等项目建设,完善雄安新区周边路网布局;围绕服务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曲港高速、邯港高速等项目建设和G337、G338、G307升级改建,推动黄骅港集疏运公路体系建设,构建形成黄骅港北、中、南三条集疏运公路通道的新格局;围绕服务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完善以中心城区为原点的放射状路网布局,推进县域之间便捷通畅的公路互联互通。
铁路方面,聚焦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枢纽的目标,重点推进雄商高铁、津潍高铁(京沪二通道)、石衡沧港城际铁路建设,积极融入全省综合交通规划体系。同时,谋划推进雄沧港城际铁路建设,加快完善连接京津、雄安的轨道交通网络,构建与雄安新区直连直通客货运通道,打通至大兴机场快速通道。
在港口运输方面,加速推进集装箱、LNG、油品、汽车滚装等22个专业码头和系列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航道升级改造,全面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同时,不断拓展内外贸新航线,优化集装箱航线网络布局,多渠道拓展货种货源渠道,搭建起“黄骅港—锦州港”散改集物流新通道,相继开通“黄骅港—大连港”“黄骅港—上海港”等集装箱班轮航线,以及“黄骅港—上海港—泰国林查班港”“黄骅港—日本”等外贸集装箱航线,港口国际化水平和辐射能力不断提升。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