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骆驼湾村还引进旅游公司打造特色旅游业,原本的民房标出“姓名+编号”做成民宿,由公司统一经营,既保证村民收入,又提高服务质量。
“没有总书记关心,哪来这好福气!”在自己青瓦黄墙、装配着塑钢门窗的房间里,骆驼湾村村民唐宗秀老人说。
现在,唐宗秀和老伴在村旅游公司上班。“我们年纪大了,腿脚不好,公司就安排轻松的工作。我们还有土地流转金、股金分红,一年收入超过5万元。”唐宗秀说。
打造露营基地等新项目促增收
旅游产业以外,骆驼湾村以“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发展起食用菌和高山林果等产业,有效拓展村民增收渠道。
在骆驼湾村食用菌种植基地,来自青羊沟村的刘二新正在蘑菇大棚里播撒白灰,“白灰的作用是杀菌。我们正在为菌棒生长创造条件,过几天,菌棒就可以放进来了。”
他告诉记者,以前外出打工,有时担心拿不到工钱。如今,骆驼湾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里,专业公司提供菌棒,指导业务,销售产品,不用担心拿不到货款。承包了三个大棚的他,一年在这里能收入五六万元。冬季里,他还会到邻近村镇承包暖棚,一年都有活儿干,还能照顾家里,比以前顺心。
方海英也觉得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
4月30日,在顾家台村内的箱包厂房里,52岁的方海英正在给箱包安装拉链。她爱人在山西务工,她在家里照顾老人。箱包厂2015年创立时,她就到厂里务工,看着箱包厂的厂房越来越大,工人人数越来越多,自己的工资也从每月1500元涨到2000元,她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我还有一个女儿在上大学,我的工资就能供得起。”她说。
“在旅游、林果、食用菌、箱包加工等四大富民产业的基础上,顾家台村还在打造油牡丹种植基地、露营基地等项目,促进村民增收致富。”顾家台村党支部书记顾锦成介绍。
4月30日,在顾家台村露营基地,该村村民顾仲霄一边搭建帐篷,一边介绍“取经”的结果。“4月29日,我又专门到北京考察。这次,我在北京朝阳公园考察了露营基地。在菜品方面,我也到大饭店进行了学习。我准备在顾家台做好露营基地,创下品牌。盈利方面,预计今年能够收回全部投资。”
近几年,曾经在北京打拼10多年的他,参与引进了啤酒花园、亲子乐园等项目,得到了村民和游客认可。如今,他又看好露营基地项目,准备全身心投入。
“按照规划安排,旅游旺季里,我们也将在露营基地组织音乐演出,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顾锦成说。
全省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基本清零
4月28日,龙泉关镇包村干部曹建平带我们来到骆驼湾村里一处低矮的土坯房前,只见这里庭院狭小,房内墙壁很黑,顶棚还吊着破烂的塑料布。
“这是村里专门留下来的。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的变化太大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的样子。”曹建平介绍,以前,骆驼湾村、顾家台村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石头缝里难挣钱”的地方,一条年久破损的硬化路阻断了大多数人的脚步。如今,靠着乡村旅游、香菇种植、高山林果等产业,过去的穷困窘境一去不复返了。
这两个村的发展成果,是河北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去年,河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364元,同比增长6.5%,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基本清零,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50%以上。
今年,河北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保障,引导农民返乡创业创新稳定就业规模,同时持续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多途径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