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产业园区:
项目落地生产忙
冬春磨砺,皆为序章,时维立夏,万物生长。位于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内的利和知信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近期新研发的低温热封膜专用料正有条不紊地生产中。热封时,这款热封膜所需温度比目前市面上的低2至3度,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让企业占领了市场先机。
利和知信公司生产部部长王磊介绍说:“2017年公司落地港城产业园区,随之而来的还有北京的专业研发团队。这个团队由教授带队,25名博士后、博士、硕士等组成,为公司创新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智慧。”
落地港城产业园区,利和知信看中了这里的区位优势。塑料产业是买天下、卖天下,物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港城产业园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环京津经济圈枢纽地带,境内“双国道”“三高速”“四铁路”纵横贯穿、交错相通。王磊说:“原材料丙烯的主要生产地集中在山东和天津。物流车从公司开出后,不消几分钟就能驶上黄石高速,十分方便。同时,我们也看中了这里的港口码头储运优势。”
目前,利和知信二期正在规划建设中,预计2025年投产。
在达力普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同样是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智能化生产流水线上,单倍尺的钢制实心圆棒,经过加热、穿孔、轧制等多道工序后,螺旋延伸成空心无缝钢管。随后,钢管被切割,通过智能周转库进入高端智能管加工线有序运转,至此,完成了从废钢到石油专用管的“华丽蝶变”。
据悉,达力普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入驻园区的企业,被这里的发展潜力和区位优势所吸引。入驻前,达力普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就作好了1500余亩的全产业链规划。“原厂区分散,一道工序完成后,还要通过货车运转至另外一个厂区完成下一道工序。来到港城产业园区后,管坯坐着平板车就能到达下一个生产轨道,在同一个厂房就能完成产品各道工序间的流转,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达力普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刘海燕介绍说。
如今,经过多年发展,达力普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已成了园区内装备制造产业的龙头企业。
良好开局和风暖,产业强区遍地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港城产业园区积极融入协同发展大局。截至目前,园区承接项目已涵盖装备制造、绿色石化新材料、绿色能源等多个行业,构建了立体化的产业格局。
线上招商成常态
4月25日上午,一场线上招商会在港城产业园区招商局(二部)内悄然进行。视频会议的一方是天津一家园区开发项目的负责人,一方是港城产业园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双方一个在江苏,一个在北京。除此之外,视频会议中还有招商局(二部)的工作人员,他们在企业现场,如有需要,随时调整手中的摄像头。
港城产业园区招商局(二部)局长胡冬健介绍说:“这是一个三方会议,招商局承担着服务的角色。由于双方负责人时间不好碰,就由我们牵头,召开了这次线上会。”
这种线上会并不是招商局首次召开。疫情期间,港城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陷入困境,他们独辟蹊径,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进京津优质项目。由于效果良好,线上招商会从个例变为常态,成为招商局重要的工作方式之一。“线上会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举两得。”胡冬健说。
“招商引资,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唤醒沉睡资产,让优质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另一方面,要着眼于产业链招商,围绕着上下游增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胡冬健说。
依托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和达力普石油专用管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港城产业园区积极引进京津装备制造类产业项目,其中,北京矿冶集团智能矿冶装备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主体建设已完成,预计六七月份竣工;以绿色化工产业为主导,园区已初步形成了“原油炼化—苯—环己酮—己内酰胺”芳烃产业链、“原油炼化—丙烯—聚丙烯/丙烯酸及脂”烯烃产业链等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园区积极引进山西羰基新材料项目,此项目科技含量足、附加值高,将补强产业链;科创引智引才方面,园区立足“北京科创园·渤海新区产业基地”,大力引进京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其中,北京中科艾尔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级阀门管件项目,解决了国内集成电路管阀件“卡脖子”问题,目前已经竣工投产……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由产业链串联成线,加速推动了产业集聚化、集群化发展,加快了园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的步伐。
“冀时办”实现“及时办”
近日,江苏城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洪斌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完成企业注册。他没想到,从政企双方见面洽谈到办结营业执照注册,仅用了1个小时。
项目快速落户的背后,是港城产业园区优质的营商环境。据了解,在营业执照办理过程中,经发局、招商局、行政审批分局等部门协调联动、通力合作,在项目准入、环评把关、厂房选址等各环节快速准确,跑出了项目落地“加速度”。
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政务服务大厅的西南角,一台“智能机器人”充当了项目落地“加速度”的排头兵。办理营业执照不用排队,直接扫描“冀时办”小程序或下载APP提交审核材料,材料无误,5分钟后就能出证。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行政审批分局局长巴朝鹏介绍说:“该系统通过自动抓取审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对数据进行校验,完成智能审批。70%的企业类型业务可通过‘智能机器人’办理,实现24小时自动化审批、商事登记‘秒批秒办’、纸质及电子营业执照立等可取。申请人还可通过快递邮寄的方式领取纸质营业执照。此外,该系统还通过人工智能可视化程序,智能提醒督办,实时展示办理进度。”这次智能审批系统设备的顺利调试与应用,为“免预约”“零见面”“全天候”“无纸化”办理营业执照开辟了新渠道。
项目落地后,企业负责人就会被拉到项目服务群中,并有经发局项目办项目服务专员全程跟踪服务。服务群中,河北易高生物燃料有限公司在工作人员的协调下,线上完成消防验收;中科艾尔二期火热建设中,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工作人员积极协调,提供方案,并联审批,使建设进度不至延误;启农肉鸡项目预计7月份投产,在项目前期,发现污水管线配套建设不足,工作人员积极建设,完成委托,给企业生产提供便利……“项目现场就是我们的办公室。每天,我们都要下厂,提供上门服务,督办施工进度,尽好提醒义务。”经发局项目办负责人付海涛说。
项目要招得来,更要留得住、建得快、发展好。港城产业园区通过切实发挥项目办等部门职能作用,全面落实“项目管家”“项目工作专班”等服务机制,强化重大项目台账管理,坚持周调度、日报告,靠前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并围绕项目建设需求,积极提供一站式、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全力推进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开工、早达效。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园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强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