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2日
第8R版:

刘冬梅:落户沧州 爱上沧州

本报记者 宁美红

对“明珠”一见钟情

走进明珠商贸城早市馆,火热的气息扑面而来:商品琳琅满目,前来进货的人们拖着满载货物的小拉车进进出出……

刘冬梅在4楼经营着一家女装店,正和客户聊得火热,“稍微等会,马上去5楼给您取货。”说着,刘冬梅就跑了出去。刘冬梅人不瘦,跑起来却身轻如燕,她灵活地穿过一层层人流,不一会儿,就把货品拿了来。“身体好,跑几个来回都没问题。”刘冬梅一脸灿烂的笑容。

53岁的刘冬梅,是黑龙江省绥化人。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她从大红门市场来到了明珠商贸城。

刘冬梅对“明珠”几乎是一见钟情。“明珠商贸城的体量大,规划得也非常合理。不仅配有物流园区,还有地产服装、布料加工厂,2017年第一次来,我就认定这儿了。”刘冬梅说。那时,北京大红门市场的商户还没有开始大规模转移,刘冬梅北京的档口也还在经营着,她就把货品和精力大都投入到了沧州。“既然看好了这里,就得提前谋划。”刘冬梅说。

刘冬梅在明珠商贸城买下3个档口,共20平方米,并享受到了政策优惠。在北京时,刘冬梅的货品挤在4平方米的档口内,每年租金就要13万元,每天一开门就是上千元的资金压力。有时候刘冬梅不得不盯着订货单,数量少一点就开始心慌。现在,压在身上的租金“大山”没了,刘冬梅每天都过得十分轻松。

享受暖心贴心服务

拿出一沓订货单和到货单,刘冬梅兴奋地说:“到沧州后生意一直不错,这些是近两个月的,单子太多了,前几个月的都收了起来。”刘冬梅说,“现在档口每天的走货量差不多都能到1万元左右。”

生意火爆了,导购员的工资也跟着涨了起来。刘冬梅在档口上雇了两个导购员,两人的工资从去年的月薪5000元涨到了现在的6000元。

其实,刘冬梅也有过短暂的焦虑。“沧州相比于北京,无论是交通还是物流,都要逊色一筹。刚到沧州时,也担心过,万一我来了,客户跟不来怎么办?”刘冬梅说。

刘冬梅的担忧不无道理,而明珠商贸城为此早早做了准备。为了弥补区位优势的不足,明珠商贸城定制了专线大巴车,范围涵盖河北、山东、辽宁等7省多个地级市,还会有相应的优惠补贴。每逢周一、三、五,大巴车就会从各地拉着客商源源不断来到“明珠”。

刘冬梅说:“有个客户是内蒙古赤峰的,她就常坐这个大巴车来沧州,200多元的车费减免下来才150元。现在,基本上每半个月她就会来我这儿拿一次货。”

更让刘冬梅安心的,是明珠商贸城贴心的服务。去年10月底,刘冬梅进的春装刚刚到货,疫情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封控让刘冬梅心急如焚,“送货日期已经定好,得对客户负责”。

在这期间,商户群中明珠商贸城工作人员一条接一条的信息,慢慢抚平了刘冬梅焦躁的心。“他们每天都会把工作进度发到群中,让我们看到了进场的希望,渐渐地,就放宽了心。”刘冬梅说。多方协调下,仅仅过了20多天,商户们就开始陆续进场。在紧张有序的调度下,刘冬梅所有的货品全部发出。

他乡客已成沧州人

每天早上6点多,刘冬梅骑着电动车从世纪家园小区出发,一路欣赏着美景,一会儿就到了早市馆。经营之余,刘冬梅和商户们也十分熟络。

作为较早一批来到明珠商贸城的商户,回到北京后,刘冬梅就给“明珠”作起了宣传。在刘冬梅的带动下,20多家商户最后选择落户沧州。“那些朋友们总说,跟着冬梅姐,就对了。”刘冬梅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最初对沧州的介绍或许只局限在“明珠”,在沧州5年后,刘冬梅对沧州的认知越来越深。

“那一次,要没有他们的帮助,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后果。”现在想起来,刘冬梅仍心有余悸。

一次,刘冬梅的哥哥来沧探亲,却突发疾病。刘冬梅人生地不熟,一时间六神无主。这时,她想到了明珠商贸城的工作人员,赶紧打通了电话。“到了医院后,才得知哥哥是脑梗。幸好有他们带着就医,哥哥才得到及时救治。”刘冬梅说。

这次生活中的相助让刘冬梅倍感温暖,慢慢地,她和明珠商贸城的工作人员处成了朋友。在他们的感染下,刘冬梅渐渐熟悉并爱上了沧州这座城市。

如今,再有人问起沧州,刘冬梅能生动地向他介绍:“沧州是好人之城;狮城公园中的铁狮子极具沧州特色;到了4月初,一定要去名人植物园看看郁金香;去华北商厦逛逛,别忘了去楼上品尝美食……”

2023-05-12 本报记者 宁美红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0575.html 1 刘冬梅:落户沧州 爱上沧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