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书记,雨季快到了,咱得赶紧把小区下水道疏通疏通。”4月11日,顺城小区楼长马永华在运河区市场街道办事处文庙社区网格群里反映。
转过天,社区党委书记吴岩岩召集这个小区的楼门长和网格员,把整个小区的下水道检查了一遍,将下水口过滤网的堵塞物清理干净,顺便统计了小区破损井盖的数量。
在文庙社区,每个小区都有一帮爱管闲事儿的“热心肠”,他们是各个小区的楼门长,居民亲切地称他们为“帮帮团”。
“帮帮团”的上岗,源自文庙社区的“治理焦虑”。文庙社区位于市区商业街区,下辖8个小区,其中,7个小区为开放式小区、没有物业管理,这些开放小区中,又有4个小区为商居一体。租房户多、流动人口多、环境脏乱……社区工作人员少,想要及时掌握小区情况和居民诉求,常常力不从心。如何打通联系居民的“神经末梢”?成为社区亟待解决的难题。
社区治理重在小区,小区治理重在楼栋。楼门长多为小区的老家旧户,左邻右舍搭得上话,可以发挥他们的“熟人优势”,服务居民零距离。2023年,热心的楼门长有了新的称呼——“帮帮团”。
文庙社区每个小区、每栋楼都有一本台账。想要了解哪个小区、哪栋楼、哪户居民的情况,翻开台账,情况一目了然。每个小区常住户有多少户,租房户有多少户,乃至哪栋楼、哪户的姓名、联系方式和工作单位,台账里都写得清清楚楚。这些情况都是“帮帮团”成员通过入户走访了解的。
除了“查户口”,邻里有矛盾、居民有难事,都找“帮帮团”帮忙。能独自解决的,“帮帮团”成员第一时间解决;解决不了的,再向社区反映。“有事找‘帮帮团’”成了辖区居民的口头禅。
劳服楼一楼是底商,有时商户喇叭声音大,影响居民休息。居民向楼长吴国兴反映后,吴国兴主动找商户协调,当天就把问题解决了。
“‘飞线’充电不安全,大伙儿必须提高警惕。”“咱别随便往楼道里堆杂物,既影响小区环境,又有安全隐患。”每天,金街小区4号楼楼长于军跟邻居们聊着天,顺便把创城工作一块儿宣传了。
顺城小区有路灯坏了,楼长马永华主动给修好了,“小区是大伙儿共同的家,咱们得一块儿维护,多干这点儿活不算什么。”马永华谦虚地说。
……
有难处及时帮、关键时刻顶得上,如今,“帮帮团”不仅成了街坊邻居的“贴心人”,还成为社区管理的“娘家人”。在“帮帮团”的带动下,居民主动参与到创城工作中来,使得小区环境更好、邻里关系更和睦、社区氛围更和谐。
社区党委书记吴岩岩介绍说,他们要将“两邻”(以邻为善、以邻为伴)文化理念融入到社区日常各项工作中,通过组织开展邻里旧物义卖与置换、温馨邻里楼道、邻里百家宴等活动,办好邻里事、融洽邻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