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8日
第03版:03

面花模子:见证盐碱地变身丰产田

各式各样的面花模子古朴而精巧。

在沧州博物馆民俗展厅,整整一面墙的“面花模子”经常能吸引游客驻足观看。这些模子图案种类繁多,多为农村喜闻乐见之物,有鲤鱼、石榴、公鸡、元宝、双喜字等吉祥图案,图案刻画得灵巧生动、栩栩如生。

地处渤海之滨的沧州地区受海水影响,大面积土地含盐碱,植物生长受到极大的影响。以前,离海较近的地方寸草不生,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地方产量也非常低,导致人们生活贫困,面粉尤显珍贵,更不用说鸡鸭牛羊了。逢年过节人们祭拜神灵祖先,拿不出像样的供品,只能用平日舍不得吃的面粉,蒸制成鸡、鱼、麦垛、刺猬等形状的面花,用来敬奉神灵祖先,祈求幸福吉祥。而制作这种面食的工具,就是面花模子。

说起面花模子,就不得不提黄骅面花。在黄骅,做面花也叫“磕面花”。制作时,先将揉好的面剂滚上干面,按在模子里压实、按平,然后把模子倒扣用力一磕,面花就从花模中脱落出来。早在清代,黄骅的面花模子雕刻就以精湛的技艺、精美的图纹、印面易脱等优点名扬京津冀鲁一带。面花模子由纹理细密的柳椴木材雕刻而成,从选料、刨板、画外壳、凿形状、截板到修壳、挖膛、刻花、净板等,十几道工序下来,一块寓意吉祥的面花模子才算大功告成。这项技艺传承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2009年,“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沧州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的150个面花模子,形制大多为边缘不规则的长方形、方形或圆形。圆形和方形的凹槽大多只有一个,而长方形的凹槽则可多达三四个。尽管模子外轮廓有些粗糙,但中间凹槽内的图案部分,不论是边缘还是底部,都刻画得虚实相生、疏密相间,整体看起来精整细致。在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线条里,不但蕴含着浓浓的亲情、友情、家乡情,更体现着沧州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期待。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近年来,随着沧州全面加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积极培育推广抗旱、耐盐碱的适生作物,实现了由治理盐碱地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的转变。黄骅面花所使用的旱碱麦连年增产丰收,盐碱地摇身一变成为丰产田,黄骅面花也从贫瘠土地上的“无奈之举”,变成了大众餐桌上营养健康的香饽饽,广受消费者青睐。

如今,黄骅面花也在花型、口感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注入时代“新元素”,形成较为完整意义的面花食品。在今天的沧州东部一带,仍然流传着“正月十五蒸麦垛、蒸刺猬、蒸仓官(田鼠),八月十五蒸兔爷,姑娘出嫁蒸枣糕,老人庆寿蒸寿桃”的说法。蒸面花成为沧州当地不可或缺的饮食文化习俗,继而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民俗艺术形式。一个个生动形象的面花模子,见证了沧州先民的乐观与勤劳。 邢雨龙

2023-05-18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1218.html 1 面花模子:见证盐碱地变身丰产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