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杰
5月19日,在黄骅港综合港区,随着一声汽笛划破长空,一艘满载邢台面粉、石家庄啤酒、廊坊泡沫板、沧州钢管的船舶,起航驶往广州。
津冀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葛禹作说,与之前去其他港口转港相比,从黄骅港直达广州港,时间可以节约5到7天,每个集装箱节约成本500元,大幅降低了企业支出。
黄骅港腹地辐射冀中南、晋中南、鲁北、豫北及陕西、内蒙古等广大地区,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覆盖40多个设区市、300多个县(市)。一些腹地因为深处内陆,产业优势难以发挥,要顺畅对接国内国际供应链,还需要更广阔的舞台。黄骅港用好地缘优势,给腹地商贸和物流打造了“东出西进”的“换乘站”,让许多腹地成了“海边”,对于提高和壮大腹地城市承载力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王文山从事船舶代理工作10余年,在他看来,低成本优势让不少腹地企业感觉依托黄骅港运输货物,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选择。他们不仅将煤炭这样的大宗商品,还将办公家具、自行车零配件等民生用品通过黄骅港下水,享受近水楼台般的便利。
面向大海,“路”通八方。目前,朔黄铁路、邯黄铁路、黄万铁路、沧港铁路、黄大铁路等四通八达,总投资56.99亿元的集疏运体系建设趋于完善。我市在配合推进邯港、曲港高速建设基础上,协调推进雄安新区至黄骅港公路、铁路出海新通道,构建黄骅港与腹地集中货源地便捷通达的物流通道。依托朔黄、太中银、邯黄三条铁路干线,港口企业加强与腹地政府、相关企业和铁路公司的合作,规划布局20个内陆港,现已建成山西五台、平遥,石家庄高邑、灵寿、平山、鹿泉,邢台平乡等内陆港,助力腹地企业乘船出海谋求更大发展。
蓬勃发展的港口,让许多企业对这里充满信心。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的中海石油中捷石化有限公司真切感受到了港口的拉动效应。这家企业到黄骅港的原油管道于2012年投产运行,到现在已安全运行8.4万余小时,共节约成本近8亿元。“管道运输比汽车陆运安全平稳,不仅每吨原油可减少物流成本40元,而且降低了原油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效益双赢。”公司运行六部副经理张德亮说。
一端伸向腹地,一端探向大海。黄骅港现建成20万吨级深水航道、5万吨级双向航道;搭建起“黄骅港—锦州港”散改集物流新通道,开通“黄骅港—上海港”集装箱班轮航线,串联起长三角与京津冀核心区域;开启河北省中欧集装箱班列“公铁海”联运新模式,开通“黄骅港—上海港—泰国林查班港”外贸航线;在巩固现有内、外贸航线基础上,积极开辟黄骅港至青岛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等内贸直航线,开通日本、东南亚、中东和非洲航线,构建完善的海上互联互通网络。截至目前,黄骅港共有集装箱航线14条、散货内贸航线7条、外贸航线11条。
依托港口,河北嘉好粮油有限公司建成独特的“前港后厂”格局。在紧邻公司的黄骅港综合港区一港池西南侧,企业自建10万吨级通用散杂货泊位,成为黄骅港目前唯一的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公司副总经理李洋说,来自国外的大豆船靠泊后,可通过皮带机直接进入大豆筒仓,便捷而高效。
港口在引领广袤腹地“出海”的同时,也为沧州赢得了先机。由大港“点睛”,原本“静态”的区位、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劳动力等优势,已经转化成可依托的区域发展要素,凝聚成沧州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如今,我市已初步构建起以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绿色石化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高端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进一步夯实了沧州腾飞的基础。
如今,承载着更多关注目光的黄骅港,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正加速崛起,广袤的沿海地区正释放出蓬勃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