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成长,全程育人,多元评价,全面育人,独创司机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自主管理,细化“五好十星”评选落实“五育”并举……建校18年,颐和中学对学生评价体系改革进行了创新性探索,构建起独具特色的“1523”学生评价体系。
在上学期期末评价中,颐和中学有600多名学生获得表彰,他们中既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也有某一领域表现突出的“十星”少年,还有专门为进步显著的同学设立的“奋进奖”“修身奖”等,受表彰的人数占了在校学生的一半左右。这种不唯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标准,得益于颐和中学独具特色的“1523”学生评价体系,源于颐和中学多年来对于学生评价改革的探索,更源于对“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人”的深度思考。
模式创新 立德树人
创新司机管理模式,构建“1523”学生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自由的空间。
学生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树立正确办学方向的指挥棒,也是提高现代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点。如何发挥评价指挥棒的指导作用,是摆在一线校长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颐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郭树发的新思考。
“亲其师信其道,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一些学生会因为老师的批评造成巨大的心理波动。”如何打造新型的学生评价体系,既保证老师的批评教育权,又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郭树发在颐和中学开展了创新性探索。
2009年8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了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有法可依让郭校长的探索加快了步伐。
同年9月,颐和中学借鉴司机管理模式,创新性地把司机管理模式应用于学生评价体系。
顾名思义,司机管理模式就是每学期初奖励每名学生12分,根据学生的表现,按照《颐和中学学生行为规范量化评价标准》对他们进行奖励和扣分,并依据量化得分给予相应的表彰和惩戒。每学期结束12分归零,不会延续到下一学期。
司机管理模式的一大特色,是颐和中学首创的“正向清单”和“负向清单”,清单规范学生评价标准,在12分的基础上进行量化,教育惩戒按学生量化得分分级处理。
司机管理模式是一种问责制,它不仅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规范班主任老师的惩戒行为。为保障学生权益,学校特意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机制,如学生可以向学校借分,可以自主选择惩戒方式,不服处罚可以提起申诉、听证会等。
2020年,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该规则与颐和中学的司机管理模式高度契合,为司机管理模式提供了法律依据。“颐和人”感叹:“一不小心走到了前面。”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改革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作为颐和中学的领头人,郭校长深刻地认识到,未来学生的发展是核心素养的竞争,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摒弃一直以来“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打造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自由的空间。
基于这样的理念与思考,颐和中学在司机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学生评价的校本化改革,探索出了颐和特色的“1523”学生评价体系:
“1”——聚焦一个目标,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适宜的发展。“5”——遵循五个理念: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进步,评价必须关注差异性和多样性,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全体评价相结合。“2”——坚持两个原则:正向评价和正面管教。“3”——采取三种方法: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结果性评价。
不难看出,“1523”学生评价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聚焦学生发展质量,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形成了以学生评价引领教育改革的“颐和样板”。
关注成长 全程育人
从结果性评价到“过程性+增值性”评价,“两度”评选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每个教室的门口儿,都有一张“学业成绩进步度、操行修养成长度”的展板,展板上贴着大大的点赞标志。每到课间,学生们会三五成群地聚在展板前,数数自己小组的点赞数又增长了几颗。
“进步度和成长度”简称“两度”,“两度”评选体现的正是“1523”学生评价体系中增值性和过程性评价的特点,它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内进行评比,每周胜出的小组张贴点赞标志进行表彰。学期末,每班会根据各小组的综合表现,推荐本班最优秀的小组授予“操行修养成长度奖”和“学业成绩进步度奖”。
在郭校长看来,好的教育评价体系,能让学生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两度”评选,引导教师和学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从单纯注重结果到关注教育全过程,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又提倡个性特长的培养,体现的正是这样的良性循环。
“两度”评选强调学生与自己比,让每一个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这对学困生尤其友好。琳琳是初中78班一朵“带刺的玫瑰”,脾气暴躁,桀骜不驯,老师们都很头疼。但班主任马老师发现,这个学生课堂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勇敢地维护小组的利益。抓住这一点,马老师大大地表扬了她的团队精神,她也因为自己的这一表现为小组赢得了点赞标志。
每周一次的“两度”评选,清晰地记录着琳琳因自己的进步为小组赢得的点赞数,她的成就感一点点提升。一学期的潜移默化,琳琳变得稳重了,勤奋了,自信了,从一个课堂秩序的破坏者变成了良好秩序的维护者。
“两度”评选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潜能和集体荣誉。郑佳宝是78班第10小组的组长,每周他和组员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及时帮助小组同学查漏补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一起提高,他们组已经连续多周获得“学业成绩进步度”奖。“两度”评选也让小组与小组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反过来,学习成绩提高了,自信心强了,学生们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品行修养。得益于“两度”评选的相辅相成,78班不仅成绩整体提升,班级也成了一个和谐友爱的大家庭。
78班只是一个缩影,“1523”学生评价体系的实施,让颐和中学学生的整体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变了,变得自信,更有成就感了;变得自强,学习和做事更加积极主动,时时处处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变得自主,校园小主人的笑容挂在脸上。
正向评价 正面管教
从负向到正向,由批评到鼓励,正向评价+正面管教引领学生自我发展。
“1523”学生评价体系的一大亮点就是突出正向评价,注重正面管教,努力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被看见”“被肯定”,用持续的正向引导来支持学生自我成长。
晓平就是那个“被看见”的学生,他做好事儿是被校长“撞”上的。
雨后上班,刚走上楼梯的郭校长就发现了做好事儿的晓平,他主动把楼道里的雨伞摆放得整整齐齐。而班主任发现晓平的特长也是在无意中,自习课他主动走上讲台为同学们讲解地理知识,因为讲的出色而获得热烈掌声。
鼓励是最好的管教,正向评价就这样开始了。晓平在一次次被认可、被鼓励中慢慢改掉了不良习惯,获评四月份优秀学生。
郭树发坦言,传统的评价模式,老师们大多重成绩轻素养,多批评少鼓励,多斥责少引导,总是盯着学生的错误,是负向的,久而久之会引发学生的反感,但在“1523评价体系”中,老师们从“推着学生走的人”变成了“引领学生走的人”,把负向的批评变成了正向的引导,告诉学生哪些行为是正确的,不良行为要付出代价。
为此,颐和中学依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多达46条的正向清单,并写入《颐和中学学生手册》。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课,班主任都会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手册》,让好的行为入脑入心,为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奠定了基础。
如今,《颐和中学学生手册》已经连续印发了十三版,从最初薄薄的一个小册子,变成了如今厚厚的一大本儿。
高中148班班主任苗旺把正向评价和正面管教用到了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从班委会的评选到打扫卫生的标准,再到学困生的转化。
有一段时间,148班的卫生总是不达标。苗旺老师一改以前批评说教的方式,不批评,而是每天带领学生打扫卫生,做出标准化示范:地面打扫干净,桌椅摆放整齐,垃圾不能落地……榜样和示范的正向引领,让学生们有了对标的动力。一周之后,学生们开始自觉按照班主任的标准打扫卫生,班级的卫生再也没有出现过不达标的情况。
同样,班级管理也由学生自治,值日班长负责班级的各项事务,并进行每日总结。张锺月是148班的值日班长,看看她写的值班日志吧:今天的班级之星有于子茹同学,她积极问问题,利用休息时间复习弱科;有马啸同学,他协助老师维持课间楼道内的秩序,为我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张玉彬同学,他带队跑操赢得了学校的表扬……
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自治的人,而不是让别人来管理的人。正向评价和正面管教给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成长的机会,这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从盯着缺点到发现亮点,从负向批评到正向引导,从斥责说教到引领激励……“1523”学生评价体系体现的正是颐和中学为学生一生发展打好底色的办学宗旨,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多元评价 全面育人
首创颐和“新三好”,细化“五好十星”评选,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建校十八年,颐和中学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确立了“为学生一生发展打好底色”的办学宗旨,提倡“男生做翩翩少年,有绅士风度;女生做大家闺秀,具淑女风范”;2008年,郭树发在“三好学生”的基础上,首创“新三好”评选,以“颐和好学生、家庭好子女、社会好公民”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心中播下做好人的种子,同学们走出校门,就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大写的人。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任务。
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任务,颐和中学结合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为落脚点,把颐和“新三好”进行了丰富扩展,提升为“五好十星”的评选,创新性地将育人目标与学生评价相统一。
在“1523”学生评价体系中,横轴以“五好”来体现,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领域的全面发展,落实“五育并举”;纵轴以“十星”来细化,注重学生在某一领域的兴趣特长和操行素养,达到个性化培养的目标。如学校把“德育”细分为“诚信友善之星”“感恩节俭之星”“律己爱校之星”“奉献担当之星”,把“智育”细化为“时间管理之星”“勤学博学之星”“善思善问之星”等。“五好十星”评选,强调的是学生和自己比,在自我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优势和不足,在争创星级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完善,促进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班班有“五好”目标,人人有“争星”计划,“1523”学生评价体系与“五好十星”评选相辅相成,一横一纵,互为支撑,构建起颐和中学学生评价体系的新坐标。
新的评价坐标指引着颐和中学的师生们,创造着属于颐和人的骄傲:疫情期间,师生们争做志愿者、守门人,他们逆行的身影成为最美的风景:冰窟勇救父子二人的学生杨学林,被评为“沧州好人”;拾金不昧的李仲恒、刘艳艳、左溥,拥有着金子般的心灵;在竞争激烈、生源较差的情况下,颐中逆势实现“人人上大学”的目标;争做合格公民的内涵融进了学生们的骨子里,每天都在向着目标进步……
在培养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道路上,郭树发带领“颐和人”,以创新实干的精神,以适宜学生发展为主线的“1523”学生评价改革,交出了一份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的颐和答卷。
2023年高中招生安排
颐和中学创办于2005年,坐落于沧州市运河区,是一所民办中学。建校十八年来,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素质教育,赢得了社会信任和赞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特色学校、全国生命教育示范学校、河北省文明校园、河北省民办教育明星学校、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河北省特色文化实验学校、沧州市文明单位、沧州市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沧州市五四红旗团委、运河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对颐和中学的办学特色进行了报道……
高一招生
填报志愿:中考成绩公布后,登录中考志愿填报系统(网址见准考证背面),选报“沧州市运河区颐和中学”。
录取方式: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平行志愿录取规则录取。
高考复读招生
报名方式:高考后,持身份证、准考证来校报名。
学校地址:沧州市运河区军民南路1号
咨询电话:7617509 7619876 13313170062 13283293029 13603338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