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6日
第06版:06

“饼”承老手艺 延续老味道

杨 爽 30岁 省级非遗项目杨家烧饼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

我是从小闻着烧饼的香味长大的。

杨家烧饼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无论是在发源地泊头,还是来到沧州市区开店,始终没有离开的就是这条大运河。

清朝末年,我的曾曾祖父杨春亭在泊头经营大车店,开店的同时,辟出一间门店专门做烧饼,供应往来客商。久而久之,杨家烧饼因“气味醇香而不油腻,入口酥脆却不散碎”的特点声名鹊起。

后来,曾祖父杨永昌开设永昌店,并把做烧饼的手艺发扬光大。杨家烧饼伴着大运河的桨声灯影,走上了寻常人家的餐桌。

我小时候,杨家烧饼就在家里做。每当我半夜醒来,总能看到红红的炉火已经燃起,汗水浸透父母的衣衫。

可即便如此,烧饼还是不够卖,每天早上不到8点就卖完了。不夸张地说,我们家的烧饼都是关着门卖的。

我七八岁时就开始上手做烧饼,每当叫苦喊累的时候,长辈们总是郑重地告诫我:“做吃食要对得起良心,舍得下功夫。”

在一代代人努力坚守下,杨家烧饼不仅在泊头广受欢迎,沧州市区的许多市民也会专程过来购买。

杨家烧饼出了名,但我也明白,这是几辈人日复一日把烧饼当成事业来做,才积累下这样的口碑。

作为家里的年轻一代,我始终在想如何才能更好地将这份老手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2015年,我22岁。我在那一年参与到经营中来,并在家人支持下,在沧州市区开了第一家杨家烧饼店。

我一方面严把质量关,传承老手艺。始终恪守真材实料的原则,和面用纯净水,面粉是精粉,油是植物油,所有食材都必须保证新鲜。

另一方面,我们下大力气进行创新,不仅开发出了蛋黄酥烧饼、花式面点等新品种,还在生产环节进行了革新。

随着店面增多、销量变大,为了解放人力、扩大产能,尤其是保证烧饼品质以及口感一致性,我们引入生胚冷冻技术,并把吊炉改成了旋风炉。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们还专门成立了食品厂,对烧饼胚进行半机械化生产。如今,每天一大早,新生产出来的烧饼胚便会通过冷链车运送到各家门店,再在店里现烤现卖。

用新想法传承老手艺。短短几年时间,杨家烧饼已经发展到了10家店,光是在沧州市区就有4家店,烧饼种类有10多种,每天销售量达两三万个,201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年,我时常会想起小时候——在运河岸边的那座寻常小院里,长辈们守着火炉做着烧饼,我在他们身边打着下手,食客们排起长龙,等着烧饼出炉……如今,20多年过去了,老味道还在延续,我则扮演起了父辈当年的角色,守护着这份老手艺。

2023-05-26 杨 爽 30岁 省级非遗项目杨家烧饼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2134.html 1 “饼”承老手艺 延续老味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