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走进沧县黄递铺乡北张村,郁郁葱葱的灌木丛中,农人们正忙着采摘一朵朵青绿的花骨朵。
“这是俺们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种的金银花,花骨朵药用价值很高,现在正抢收呢。”北张村党支部书记张凤堂介绍道。
金银花多产于山区,缘何远道扎根在了北张村?事情,还要从2020年说起。
彼时,北张村刚刚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摸清了村里的家底,想要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村“两委”便把目光放到了村里丰富的土地资源上。
“村民都出去打工,种地的少了,效益也一般。村集体把土地流转过来经营,一是给老百姓增收,再就是鼓起集体的腰包,给大伙儿办事儿、修这儿补那儿的,也不用向上级伸手要钱了。”多番考察后,他们把目光瞄向了金银花种植。
“金银花是多年生植物,耐盐碱、抗干旱,适应性强,还节水省肥,管理相对省事。”黄递铺乡副乡长刘伟说,当时乡里带着北张村“两委”多番考察,建议他们引入这个项目,正是看中了金银花无需年年买苗栽种、管理简便,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可别看这金银花小,可浑身都是宝。金银花骨朵可入药,开了花可做茶,枝干和叶子还能用来做兽药……”张凤堂说,正是因为用途广泛,所以金银花不愁销,一公斤干花能卖到近120元。
2020年,北张村从山东买来了几十亩地“北花一号”金银花的种苗,开始了种植之路。
随后,北张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不断学习管理技术,精心施肥、除草、灌溉,终于在今年迎来盛花期,预计每亩地可产鲜花200多公斤。
“我们还购入了烘干设备,采摘后直接将花骨朵烘干,等着看啥时候价格合适再走市场。”张凤堂说,10公斤鲜花可烘干成1公斤干花,刨去成本,今年集体收入五六万元没问题。
金银花不仅为北张村集体带来了“金银”,还鼓起了村民们的口袋。由于除草、摘花等活计需要大量人工,北张村及周边村庄的老人、妇女也有了用武之地。
“不少村民都上合作社来打工,我们按件计工,时间自由,不影响她们接孩子。摘花快的,一天挣150元没问题。”张凤堂说,每到采摘期,合作社都要雇佣二三百人。
66岁的村民张凤桐是合作社长雇的工人之一。他把自家的8亩地都流转给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每年除收入6400元流转金外,还能靠在合作社做工挣钱。
“村民们来地里干活儿后,不爱打麻将了,家长里短的也少了,村风和谐了不少。”张凤堂笑着说道。
如今,北张村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已发展到了80多亩。琢磨着怎么让这片土地生出更多“金银”,张凤堂没少外出考察。
“明年,俺们要将一些地块发展成立体栽植。现在已经在地里竖好了立柱,到时候再牵网搭线,让金银花爬藤生长,通风透光,亩产100多公斤干花没问题。”憧憬间,张凤堂觉得发展的劲头儿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