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自信、笃定,34岁的李晋葆的身上,有着同龄人的青春豪情,也有超乎这个年纪的洒脱与淡定。
从养殖大户到建筑企业负责人,一路走来,这个初中没毕业的小伙子,而今能把哲学、国学运用得恰如其分。好学、多思,他羡慕那些博学多识的师友,更愿意自己也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不断在坎坷和磨砺中,求学好问,突破自我,修身修心,学以致用。
跨行创业,一路坎坷艰辛
无奋斗不青春。不经过磨砺,怎会做好自己人生的摆渡人?现在的李晋葆求知若渴,可7年前的他,还是个“叛逆的少年”。
李晋葆的家在沧县仵龙堂乡何官屯村,姐弟三个。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儿,也是最小的孩子,他是大家眼中的宝贝疙瘩。在父母姐姐们的宠爱中长大,他的思想也被淳朴的原生家庭滋养着,但对于爱和责任,却体会不深,青春的叛逆一直在持续。
他不想上学,但心中有着对一切美好生活的向往。婚后,他搞养殖,扛起了养家糊口的责任。因勤奋、不怕吃苦,逐渐成了当地的养殖大户。
可一颗“不安分”的心始终向远方张望。“走出农村,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驱动着他,终于在2016年,带着几年来养殖赚的几十万元辛苦钱来到了沧州市区,他的目标是做工程。
从养殖业到建筑业,行业跨度大,对于非专业、举目无亲的李晋葆来说,两眼一抹黑。有目标但处处碰壁,想发光,奈何这条路注定坎坷。
那是2018年春天的一个深夜,南湖的水刚刚迎来春风的抚慰,然而温暖的春风并没有吹进李晋葆的心里。几十万元家底赔了进去,事业还是寸步难行,辛酸与艰难让他有了放弃的念头,但这只是一闪而过。
“干!无论如何也得坚持到底!”一双从迷惘到坚定的眼睛,一个巴掌拍拍大腿,从站起来的那一刻,李晋葆的路有了光。
路遇师友,读书成了生活主题
人生的每一步都不是白走的,哪怕一路风雨。直到2018年年底,李晋葆终于迎来了一缕曙光,挣得了第一桶金。接下来一年里,他的事业逐渐扩大。
可顺风顺水的日子并没有给他带来安定充实的心情和生活,反而日复一日地焦虑起来。未来是什么?我会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这些问题在他的脑海里盘旋。
怎样静下来?怎样才能让内心安定?怎样才能管理好企业?他想到了从书中找答案。恰恰一位亦师亦友的朋友,送给他的也是这两个字:读书。
2020年的夏天,他屏蔽了所有朋友,一头扎进了市图书馆,一待就是半个月。可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类书籍,犹如大海行舟,还是没有方向。因为迷茫,便如入云雾,看着看着就进入了梦乡。有好几次,因为打呼噜被管理人员叫醒,被劝不要打扰他人读书。
面对身边亲友们诸如“初中没毕业,还读书?”“有时间玩会儿多好,读书有什么用?”等这般质疑和嘲讽,李晋葆没有理会。他凭着一股执拗劲儿,硬着头皮啃下了好几本历史书籍。
书本就这样走进了李晋葆的工作和生活。读书、写字、跑步,成了他业余生活的主题。
学习的路上,总会遇到良师益友。他勤学好问、谦逊真诚,带着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学以致用。师友给推荐《曾国藩六戒》,他每天都会抄写,至今已习录百遍,这让他对曾国藩的思想有了深刻的体会;他读《毛泽东选集》,在思考不得其解的时候,就去请教师友,打开思想的症结;在读《苦难与辉煌》的时候,多少次心潮涌动,感叹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发展征程,从而拥有了落于心间的拼搏力量;读《论语》《道德经》,人生的价值、处世的原则、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成了他思考且不断实践的问题。
觉得读书有用了,才是真正读书的开始
认清自己,帮助他人,感恩世界。李晋葆读书的状态,没有私心杂念,这让读书学习本身更有意义,也让他的感悟也更深刻。
于工作,他“德”字为先、“诚”字为基,不断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认知程度。他把所学与企业现状相结合,总结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学以致用。面对问题的时候,静心问书本,虚心问老师,见贤思齐,不见贤而自省;他定位角色,感悟自己每一种角色该有的责任和态度;他推己及人,善用人才,发挥每一位员工的长处,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实现更大的价值;他把“流动书屋”搬到了工地,以满足每个员工的学习需求,带领大家一起读书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
于家庭,李晋葆说,他现在的幸福都是读书给予的。以前每天都会吵吵闹闹的小夫妻,现在和谐有爱、互相理解,是李晋葆读书额外的收获。现在,他每天都会和妻子分享当天读书的收获,临睡前会给孩子们讲国学故事,书香在这个家庭里逐渐浓厚起来。
翻开李晋葆厚厚的读书笔记,密密麻麻的抄录和感悟,是他成长的脚印。“读书什么时候都不晚,学习是一生的事业,只有觉得读书有用了,才是真正读书的开始。”李晋葆用读书励志致敬青春,在奋斗的路上,携书而行,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