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31日
第07版:07

大运泊头

梁少祯 范亚楠

泊头历史悠久,民风淳厚。她始建于东汉,初兴于隋唐,以泊头之名建镇则是在明代,自古就是京杭大运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华北局城市工作部选址泊头,为平津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味品味大运泊头。

说起京杭大运河泊头段,也是日久岁深,可圈可点。南运河肇始于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决战袁绍并北征乌桓,开凿白沟和平虏渠。到了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杨广决定在原有河道基础上,开凿沟通燕赵与东都洛阳的大运河,这段运河就成为隋朝大运河永济渠的北段。到了宋元时期,又成为御河的北部段落。公元13世纪末,元朝大运河裁弯取直,经过山东直接北上沧津,不再绕道中原,泊头段运河就成为漕运在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干线。

想当年,明清盛况,泊头两岸,百舸争流,千帆竞渡,桅樯林立,商贾云集,人声鼎沸。南有稻米、丝绸、瓷器、茶叶等,上供京师,转运华北,远销漠北沙俄;北来的皮毛、山货、草药、矿产等行运江南,传送马来南洋。通南达北,携八方便利;挖河掘金,汇一镇繁荣。

清朝乾嘉年间的诗人王初桐,初春时节坐船路过运河泊头驿段,看到两岸的繁盛与喧嚣,诗兴大发,赋作《泊头》:一簇戎戎市,清晨过泊头。千家门对水,十里岸横舟。鸭脚林中寺,鹅黄柳外楼。春风成寂寞,滚滚卫河流。为我们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泊头运河码头熙熙攘攘的商贸和生活景象。

泊头依托京杭大运河的地利之势,兼揉天时之便、人和之勤,历史性地发展和形成了五大地域文化品牌,我们用金、木、水、火、土代指,谓之“五行泊头”。金,代指泊头铸造地域文化品牌;木,代指泊头鸭梨地域文化品牌;水,代指以十里香为代表的泊头地域酒文化品牌;火,指以火柴为代表的泊头近代工业文化品牌;土,代指以“泥娃娃”为代表的泊头泥塑文化品牌。“五行泊头”,互为支撑,珠联璧合,互荣互生。

漫步运河两岸,暖阳斜照,微风过处,运河波皱,金光闪闪,好像一串串珍珠项链,嵌刻在长河之上,天蓝云淡,令人心旷神怡。

千年运河滋养沿途秀美风光,孕育了泊头特有的运河文化、工业文化和农耕文化。泊头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名,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荣。依托京杭大运河,泊头也造就了夺目的历史辉煌,荣冠“中国铸造之乡”“中国鸭梨第一乡”的美誉。

所以,京杭大运河不仅是泊头的景观河、荣誉河、发展河,更是泊头的贴心河、幸福河、母亲河。

晚唐诗人皮日休曾作诗《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后人在分析隋朝暴虐及灭亡原因时,往往把隋炀帝横征暴敛、广征民夫修凿大运河,视为一大罪证。但是皮日休在诗中一改批判口吻,大大方方称赞大运河的开凿使南北交通显著改善,对经济联系与政治统一都有极大好处,历史价值深远,有千年大利。至今依然是得惠之时,泊头也是享利之地,我们更是受益之人。

2023-05-31 梁少祯 范亚楠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5435.html 1 大运泊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