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7岁的杨震是名游泳“发烧友”,坚持游泳17年,他乐在其中也受益颇多。工作之余,他还当起了游泳教练,只要有人想学,就免费教授。前段时间,在沧州市游泳潜水协会的支持下,他组建起一支勇渡黄河沧州队。5月21日,他带领市区40名游泳爱好者成功横渡黄河。
17年公益教游泳
杨震是30岁学游泳的,他发现成人学游泳往往比儿童更难掌握要领,因为孩子无知无畏,但成人对水有畏惧感。后来,他在媒体上看到孩子溺水的报道,对幼小生命的流逝感到惋惜和痛心。2006年,在游泳方面“学业有成”的他决定义务教别人游泳。
由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学员不多,或一两个,或三五人,直到完全教会为止。他的第一个学员是大学生苗苗。苗苗小时候有过溺水经历,多年来始终不敢独自进入泳池。“憋足一口气,将头完全潜入水里,眼睛尽可能往远处看,享受水下的宁静。”在杨震的指导和鼓励下,苗苗一次次尝试,杨震则一次次陪她入水,最终她消除紧张,克服了长久以来的心理障碍。
为方便游泳爱好者联络,杨震在2013年建立“乐活”游泳群,在群中,大家分享游泳心得,交流活动经验。“起初跟我学游泳的都是朋友、同学,后来大家介绍身边的人加入,我们这个集体就越来越大。”杨震说。
成员来自各行各业,为了保证游泳训练的连贯性,也为了不耽误大家工作和生活,他坚持每天早上6时30分开课。因为成员水平参差不齐、学习进度不同,杨震基本上每次都是“单兵教学”,有时一个动作要重复数十次,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亲力亲为,一遍遍耐心示范、细心指导。他说,跟他学游泳,一次性完成1000米才能算毕业。
17年来,他教过的学员粗略估计也有1000人以上,但杨震从没把自己当成“教练”。他常说:“大家在一起是互相学习,这些年有幸结识了很多人,从他们身上我学到更多。”
发起“横渡黄河”活动
2019年,杨震和身边两位游泳爱好者一起参加了横渡长江活动。遗憾的是,那次活动沧州只有3人参加,不能单独组队,他们只能辗转加入河南新乡的队伍才有资格参加。
今年元旦过后,他了解到5月将在三门峡黄河大坝举办横渡黄河的活动,这是国内公开水域很有影响力的活动。他找到当年一起去游长江的好友郭岳,二人一拍即合,决定今年再一次挑战自我。
春节期间,陆续有新人找到杨震学游泳,杨震也变得忙碌起来。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反映上早课不方便,杨震便在晚上下班后为他们“开小灶”。一段时间,他把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扑在教别人游泳上。
48岁的张瑞是今年2月底才跟杨震学游泳的,也是今年新学员中率先达到毕业标准的。“张哥,5月跟我们去游黄河啊,给弟弟妹妹们带个头。”面对杨震的邀请,张瑞有些迟疑。“我刚学会游泳就去尝试公开水域?不过我想去试一试!”
在杨震的积极鼓励和号召下,40名游泳爱好者组建一支“沧州勇士队”,第一次以沧州队的身份亮相横渡黄河活动。
“沧州勇士队”成功渡黄河
活动前,杨震帮队员们制定了系统的训练计划。全部队员按照技术水平、身体状况、年龄等标准被划分为4个小队:长年坚持游泳的退休人员组成“无我队”,今年新学员组成“利他队”,游泳技术强的年轻队员组成“勇猛队”,耐力足的女队员组成“精进队”。除了常规性训练外,市游泳潜水协会还请来专业老师帮助大家进行踩水训练、公开水域练习、相关安全知识练习等。
虽然做了充足的准备,但现实情况远远超出了队员的预期。“在游泳馆,包括我们游运河时水都是很平静的,可前一天在黄河试水时,浪头足有半人高,我一下子就呛水了,后来腿也抽筋了……”队员腾飞说。活动前一夜,三门峡一直在下雨,直到活动开始也没有停,气温只有12摄氏度,但这些都没有抵挡住大家的热情。
随着一声号响,沧州队跟随80人方阵一同下水。为确保安全,安排三四人一组,老队员护送新队员。钢琴老师季妍刚学会游泳不长时间,前半程她按照以往训练的节奏游得挺顺畅。大概游到六七百米时,她的泳帽意外脱落了。“当时一下子就慌了,刘海滑下来挡住眼睛,再加上有些风浪,我就迷失方向了……”季妍说,多亏护送我的孔祥君和孙笑羿在一旁指引、鼓励我。“所有节奏都乱了,满脑子想着使劲快游,最后上岸发现自己还挺快的,当时热泪盈眶。”季妍激动地说。
最终,32名队员完成了横渡黄河的挑战。活动闭幕式上,沧州队合唱了《沧州 沧州》,让家乡的声音响彻母亲河。“太激动了!”“非常震撼!”对很多队员来说,这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们将这次活动通过视频的形式完整记录了下来,希望帮助大家留下美好的记忆。”杨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