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丰饶中国”品牌论坛在北京举办,泊头市宇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展,并获得乡村振兴品牌强农典型。
在泊头,5月27日,宇清七星古桑园桑椹采摘节盛大开启,一排排整齐有序的桑树枝繁叶茂,桑叶清新蓊郁,乌紫油亮、颗粒饱满的桑椹半隐藏在叶下,令人馋涎欲滴。游客们相约走进古桑林,采摘新鲜成熟的桑椹,享受着快乐的时光。
看到来来往往的游客,园子主人黄爱民忙前忙后。52岁的黄爱民还有另一个身份,是一家年产值上亿元的环保设备公司的总经理。6年来,黄爱民与桑椹结缘,跨行创业,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将桑椹产业链延伸,在乡村振兴的土壤里不断深挖。
与桑椹结缘
2017年,黄爱民的环保公司事业蒸蒸日上。闲暇时光,好友送给他两瓶红酒,品来口感甜美香醇。聊天中得知,这红酒竟是用当地的桑椹酿造而成。
对于桑椹的印象,黄爱民的记忆一直是童年时屋后的桑树。那时,小小的桑椹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没想到,多年后在泊头市营子镇的桑园里,他被一眼望不到边的万亩桑树林深深地震撼了。
在这里,他见到了几十年、上百年,甚至600年以上的古桑椹树。在这里,他还见到了村里的老党支部书记李如胜。
“桑椹不但能做酒,还可以通过发酵制造出桑椹发酵汁原浆。”在李书记的院子里,七八十个大缸整齐排列。李书记在任期间,带领村民种植桑树,劳动致富,深受大家的爱戴。桑椹鲜果期有限,结果季节集中,桑椹果易腐烂。为让村民有更多收益,李书记开拓新思路,用桑椹做起了酵素。但由于种种原因,资金周转有限,这个项目一直停滞不前。
“我给您投资!”那天,黄爱民和李书记聊了仅一个多小时,两个人惺惺相惜,便一拍即合,第二天就签了合作协议。
高价收购桑椹
2018年,黄爱民投资成立公司,投资1000万元先后建成桑椹发酵汁原浆加工、发酵车间,桑椹干加工车间。与农科院食品加工研究所共同建成了桑椹食品研发中心。
随着公司的建立,黄爱民每年都要向桑农大量收购桑椹。他时常感叹桑农的不易,每次公司去桑园收购时,他都要嘱咐收购价格要比市场高出一倍。
2021年,收购桑椹持续了一周,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可等他们收购结束的第二天,价格马上降下来了。黄爱民总结规律发现,自己团队的收购十分影响市场价格波动。
第二年,黄爱民原本可以一周收购完所需量,他却将团队分三个点,还将收购战线故意拉长。如此一来,老百姓的桑椹价格得到了更好的保证。很多人对黄爱民的做法表示不理解,甚至当收购临近结尾,收购的大道上只剩一家时,收购员打来电话,征求价格意见,黄爱民依然是让价格坚挺,他心里装的是乡亲们的辛苦。
果农桑椹是否丰收,与天气也有关。如果桑椹成熟期正赶上雨天,对桑农们不利。有一年,黄爱民收购桑椹时,那几天天气预报一连几天阴雨天,果农们纷纷收起了装桑椹的地毯,新鲜桑椹无法储存,只能无奈放弃,这将对果农们损失不小。黄爱民听闻后,心疼不已。赶紧让李书记在村里广播,即使下雨,只要桑椹果不长毛,他也照常收购。于是,村民们又重新铺上了地毯,露出了笑脸,纷纷称赞黄爱民是“大爱买家”。
保护7棵老桑树
营子镇古属兖州,汉代属河间国都乐成县。据载,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河间王刘德为抢救先秦文化,广求四方饱学之士,校勘轶籍,讲读经典。其时,城东古桑成林,万顷苍翠,硕儒毛苌曾在桑林中讲学,且鲁国名儒聚集此地传道授业者众,遂称“鲁道”。迄今此地古桑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是我国黑桑椹种植历史最久远、遗存古树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现有古桑树600余株。
然而,近年来,有的果农果树收益不高,欲砍掉改种玉米。百年古树岌岌可危。黄爱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和村民们沟通。营子镇桑椹文化历史悠久,桑园内7棵古桑树更有600年以上树龄,至今焕发着顽强的生命力。
为了让古桑树能更好地得到保护和传承,2021年,黄爱民以古树为中心轴,承包了50亩地的桑树林,请专人规划设计,随后调动工人日夜赶工,仅3个月就建起了七星古桑园。
桑园建成后,黄爱民将7棵古桑树根据树形,分别命名为“水星、木星、福星、禄星、寿星、喜星、财星”,游客们可以在此许愿或祈福。这里还设置了标识牌、文化墙等,人们可以了解更多桑树种植历史和桑椹药食同源的功效。穿越千年时光,桑林下讲学的毛苌雕塑栩栩如生。观光台上,游客可以俯瞰桑树连绵成荫。观光台内,布置了石磨、纺织等操作区,为学生们提供了研学场所。
利用泊头得天独厚的桑椹种植优势,黄爱民利用“公司+农户”的形式,整合了上万亩桑椹种植园,打造了集餐饮、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模式。他还创立桑椹产品品牌“沧运红”,开发出10余种系列产品,获得市场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