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2日
第07版:07

武垣大地遍开 新时代文明之花

本报通讯员 杨 倩 黄 伟 本报记者 吴 梦 摄影 杨进涛 刘巨雷

讲雷锋故事 做雷锋精神的传人

老少携手绘制文化墙

志愿服务义务理发

志愿者社区内捡拾垃圾

志愿服务援老助残

近年来,肃宁县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高标准建设实践阵地,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覆盖;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志愿服务精准匹配群众需求;文明实践活动内容丰富,群众参与广泛,特色项目创新活跃,赢得基层群众交口称赞。

日前,肃宁县第三中学开展“童心志愿行 爱暖老人心”志愿活动。师生们来到肃宁镇南关村看望村里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为他们送上慰问品,为他们剪指甲、按摩、包饺子、表演歌舞节目,把暖心的志愿服务送到老人们的心坎上。

与此同时,肃宁县第一实验小学部分学生代表,来到县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家跟随图书管理员一起打扫图书馆卫生,学习整理图书;肃宁融媒记者先后来到第六实验小学、师素镇中心总校海市小学等地参加主题活动,他们讲述身边的先进事例、凡人善举,鼓励同学们全面发展,早日成才,为建设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肃宁县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严格按照《沧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标准(试行)》要求,高标准建设实践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功能设施齐全,运行和保障机制健全,有效整合了各类资源。文明实践活动内容丰富,群众参与广泛,特色项目创新活跃。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志愿服务项目精准匹配群众需求,赢得基层群众交口称赞。

夯实“主阵地”

搭建文明实践平台

至2022年5月,肃宁县建成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6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全覆盖。

通过整合体育馆、文化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相关功能,成立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指导乡镇、村庄(社区)开展文明实践工作,做好工作规划、志愿者队伍建设、活动项目设计等工作。县委主要领导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派驻专职干部和工作人员具体主抓落实工作。

9个乡镇、1个社区管委会成立了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按照全县统一规划部署,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落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常态化开展活动。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实践所所长,乡镇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根据相关职能担任副所长抓落实。

全县254个村和9个社区成立了26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63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实践站站长,安排专人负责文明实践,专门负责本村(社区)文明实践活动。

为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向纵深开展,实现文明实践组织全覆盖,肃宁县还发布了《关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全覆盖的通知》,全县84个县直单位、35个中大型企业、143个生活小区、65所小学、16所初中、1所高中、15个社会组织,按照“五有”标准全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肃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邀请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开展3次线上理论宣讲,成立了河北水利电力学院肃宁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利用假期开展了10次文明实践活动。

此外,肃宁县全面梳理盘点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资源平台,建立“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科普服务平台”等六大平台,对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融媒体中心等各类阵地,统筹使用,构建点多面广、便民利民的文明实践服务圈。

打造“主力军”

组建文明实践队伍

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全县注册志愿者近8万人,涵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科技特派员、律师、“五老”人员、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乡贤、文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返乡创业人员等,通过整合优化,建立起“1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10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263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在“8+N”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成立“11+N”特色志愿服务体系,并且依托社会组织和各部门各单位,广泛吸收文艺骨干、新老乡贤等人员,成立了“全民医疗应急志愿服务队伍”“援老志愿服务队”“红领巾志愿服务队”“春霖大讲堂”等2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

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于2022年2月建立肃宁县志愿服务联合会,不断加强肃宁县志愿服务联合会建设,以此为平台,将各类社会层面公益组织纳入工作范畴,发展社会公益组织,同时本着居民自治、自我服务的原则,各小区全部建立志愿服务组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整合社会志愿服务资源,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能力培训。2022年肃宁县多次邀请长城新媒体人员,多层次、立体化对肃宁县志愿服务联合会及全县志愿骨干开展培训,提高了志愿者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技能。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对本领域专业志愿服务组织进行专业培训,更好地开展各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奏响“主旋律”

创新理论宣讲形式

整合资源,成立特色宣讲队伍。探索建立多维理论宣讲人才库。根据不同层面百姓需求,整合宣讲队伍、吸纳宣讲人才,建立了巾帼宣讲团、银发宣讲团、青年人才志愿服务队、返乡大学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文艺宣讲志愿服务队等25支宣讲队伍,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特色宣讲,2022年由冀云、人民网等媒体报道40余次。

创新方式,满足百姓需求。依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文明实践云平台“点单派单”系统,接受群众代表下单,将理论宣传、文艺宣讲等文明实践活动送上门。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举措被省、市级多家媒体报道。

树立品牌,助力县域产业发展。成功打造“一乡镇一特色”宣讲品牌,持续推进“宣讲+特色产业”模式,将理论宣讲走进针纺、电商、裘皮、鱼竿渔具等十大特色产业。河北留善寺镇的“小鱼竿”宣讲团、万里镇的针纺“红白蓝”宣讲团、师素镇的“青年人才”宣讲团,他们进大棚、进工厂、进直播间进行特色宣讲,培植产业人的初心和匠心。目前,“一乡镇一特色”宣讲队共开展宣讲120余场,服务企业80余家,惠及各类从业人员3000余人,并被长城网、人民网等报道。

谱好“主题曲”

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群众性好人评选成效显著。以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肃宁骄傲评选为载体,通过典型引领,2022年选树“肃宁骄傲”典范人物15名;授予全县“最美抗疫志愿者”荣誉称号31人;4人上榜“沧州好人”,1人上榜“河北好人”。梁继娜、冯宗珠两人获评2022年度河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钱继臣被评为全市最美志愿者。

“两会一约”制度完善。全县254个行政村,均成立乡贤骨干队伍、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并建立村规民约,用文明乡风教化引导群众,不断增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2022年,依托道德讲堂、道德评议会等,开展移风易俗活动1000余次。

文明婚嫁引领风尚。联合县妇联、县民政局、县团委下发《关于在全县广大青年中深入开展倡树文明婚风行动的实施意见》。充分利用微信、县融媒体中心等宣传平台,绘制文化墙、张贴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传播新思想、新观念。运用道德讲堂、道德评议会等平台,将移风易俗内化为人们的新理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宣传高价彩礼对婚姻的危害,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恋爱观、婚姻观,自觉抵制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倡导婚事新办简办,着力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文明婚嫁新风尚,共绘制文化墙10836平方米。

文明创城工作有声有色。2022年充分发挥三级网格包联机制作用,开展了“市民素质专项攻坚”“社会环境治理”“社区小区专项治理”“交通秩序整治”“未成年人教育”“市场环境治理提升”“乡村文明创建提升”等一系列行动,以文明实践行动为依托,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高标准完成文明创建目标。2022年,肃宁县在93个建制县中,位列第5名,并被通报表扬,取得沧州市历年来建制县取得的最好排名。

爱国卫生运动有条不紊。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合运用所、站、点阵地、融媒体中心和冀云肃宁APP,利用乡村农村大喇叭广播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大力宣传省级文明县城和卫生县城创建的意义,将“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创建理念入脑入心。结合文明县城创建和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工作,组织全县每周开展“四化靓家园”爱国卫生运动,以实际行动引导全民参与,各乡镇、包联单位在小区、背街小巷设置公益广告、绘制文化墙1000余块。

创建“明信片”

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创建“举手之劳 善行肃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肃宁县组织开展“举手之劳 善行肃宁”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活动提倡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随手捡烟头、清理小广告等小事做起,以“小善举”汇聚“大文明”来传播正能量,为肃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精神支持和道德力量,树立人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风尚。2022年累计举办各类群众文艺汇演、歌手大赛、普法宣传等文明实践活动16500余次。肃宁县援老志愿者协会获评2022年度河北省学雷锋先进志愿服务组织,税务局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全市最美志愿服务组织。

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与肃宁县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平台融汇贯通,目前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平台已搭建完成,实现了“群众点单 平台派单 志愿者接单 群众评单 平台打分”的运行机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持续完善、推行服务群众“十必联”工作机制,收集群众需求,精准化常态化服务群众。

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日”全民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举手之劳 每日善行”主题实践活动。

各级各部门以每周五“文明实践活动日”“四化靓家园”“我是肃宁儿女 我为肃宁增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具体活动为载体,从小事入手,从身边事、平常事做起,动员全县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群众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立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推出重点服务项目。聚焦养老、育幼问题,推出“援老助残”“圆梦小小心愿”“留住爹娘”等服务项目。针对疫情防控工作推出“众志成城 共渡难关”服务;着眼群众实际需求推出“便民医疗”“爱心厨房”“爱心助学”“活课堂”等服务项目。

立足“举手之劳 善行肃宁”志愿服务品牌,实行“三级网格包联”。通过建立三级网格管理体系,17个网格、86个单位对点包联143个小区和286个背街小巷,小区小巷综合管理、设施改造、卫生环境整治工作全面铺开。截至2022年底,共建立党组织122个,新成立各类群众自治、志愿等组织157个,修缮建筑物外立面破损89559平方米,设置分类垃圾桶321个,完善照明设施452盏,规划消防通道116个,划定停车位998个,整治私搭乱建149处,清理垃圾4万立方米。

抓好“主动脉”

提升三级主体效能

强化组织领导。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依托,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吸纳组织部、统战部、妇联、团委、工会等全县各部门,以及部分社会公益人士为成员,成立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行动”工作专班,统一组织协调活动开展,确保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有目标、有措施、有效果、有影响。

强化运行机制。实行清单制、月度互查、“一报一牌”、“四有六无”、文明直通车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将各级各部门活动开展情况列入清单制管理范畴,分年度清单、交办清单两个指标进行推进,确保谋划科学、推进迅速。建立月报制度,各单位每月报送工作机制情况和下月度主要活动计划。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专班采取定期和专题的形式集中研究,调度指导、综合评估活动的开展。

强化督导检查。两办督察室、文明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加强督导检查,适时召开调度会议,促进文明实践活动的深入落实。

组织标杆评选。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红旗所、站、点”评选。以有关单位互评为基础,邀请上级领导、“两代表一委员”参加,采取图像展示、现场打分的方式,每季度评选出“新时代文明实践红旗所、站、点”评选,树立标杆,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资金保障支持。2022年度肃宁县争取中央拨付资金10.5万元,县级财政资金60万元,依托县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资金主要用于建设肃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系统的开发安装调试、组织文明实践培训、肃宁县歌手大赛、“肃宁县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暨新时代文明实践‘进乡村’志愿服务活动”等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

投身“主战场”

展现文明实践成效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了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全县共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村镇5个,市级文明乡镇9个,实现市级文明乡镇全覆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农民艺术节和文化进万家为抓手,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1500余场,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与肃宁县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平台融汇贯通,通过点单式服务,让文明实践活动更贴近群众,中央级媒体宣传报道肃宁新时代文明实践情况25次,其中师素镇“文艺宣讲进农村”点单式活动在人民网、冀云平台、长城网等都进行了宣传报道,浏览量达600多万。2023年肃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受到沧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通报表彰。经省、市文明办推荐,肃宁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典型做法在河北电视台《文明实践 花开河北》栏目播出。肃宁县援老志愿者协会荣获2022年度河北省学雷锋先进志愿服务组织,肃宁县元礼社区志愿服务站获评2022年度河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社区。肃宁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尚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荣获沧州市文明实践所称号。师素镇前堤实践站、付佐镇西泊庄实践站、尚村镇东是堤实践站、肃宁镇大五里实践站被评为沧州文明实践站,安宁社区、元礼社区获评全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2023-06-02 本报通讯员 杨 倩 黄 伟 本报记者 吴 梦 摄影 杨进涛 刘巨雷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5519.html 1 武垣大地遍开 新时代文明之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