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祁 洁 本报通讯员 冯筱哲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作为文化窗口单位,如何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
经常把局属单位负责人和包联社区负责人请到局里,面对面地进行沟通协商;落实全市“四个全民”活动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旅游体验活动;各成员单位将志愿服务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创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独具特色的文明宣传活动,让文明新风“润物无声”。
请过来、走出去,针对群众需求开“药方”
什么时间节点组织什么活动?以什么形式开展最佳?作为文化窗口单位,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每个月都召开创城专题会。
不同于以往的“上传下达”,每次专题会上,局领导和局属“图文博”三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群艺馆)负责人坐在一块儿,大家有什么建议、需求,当面提、当面商量。活动主题确定后,还要进行专题小组讨论。在什么地方搞活动合适?需要哪些节目?专题小组成员要对活动的具体细节,一项项进行讨论。
不只是对文化活动较真,市文广旅局在严格对照责任标准的同时,抬高标杆、创新思路,进一步落细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各项任务。
为了将帮扶工作做到包联社区居民的心坎上,除了定期深入小区督导、开展志愿服务,市文广旅局经常把社区负责人和居民代表请到局里,居民们有什么诉求?社区有哪些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通过面对面沟通协商,对“症”开“方”。
建立创城督导工作台账,时间、检查人、对接人、发现问题、整改措施、完成情况……每一次现场督导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台账里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深入点位查找问题、短板;把局属单位、包联社区负责人请过来提需求……市文广旅局把群众对文化旅游方面的需求转化为创城和日常业务工作的动力,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遗余力地把每项工作完成好,把每个点位完善好。
多形式、深体验,文明新风润民心
文明城市创建重在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如何让人们通过文旅体验,提升文明素养,进而更好地支持参与创城工作?
市文广旅局积极落实全市“四个全民”活动要求,拓宽新思路、新举措,自今年5月份起,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景区、景点和公园点位,每月组织开展文明旅游体验活动。各点位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百人签名、捡拾垃圾、文明礼仪讲解、不文明行为劝导、健康绿色游园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市民通过深度体验争当文明先锋。
“朋友们,为了让我们拥有快乐的旅程,请大家做文明旅游先行者!”5月19日,市文广旅局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举办“中国旅游日·与文明同行”群众签名活动,2000余名志愿者与游客踊跃在横幅上签名,表达爱护环境、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的美好心愿。
市博物馆组织“博物馆与美好生活”文明旅游体验活动,邀请市民代表打卡新推出的10款精美印章,参加“沧州记忆1980-1990年代物品展”活动,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到文明旅游体验活动中来。
市文广旅局对文明旅游体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指导;各单位精心谋划;各配合单位主动对接;各活动单位(科室)根据群众的体验反馈做好记录、形成台账……形式多样的文明旅游体验活动,变“文化惠民”为“文化悦民”“文化润民”,一缕缕文明新风浸润民心。
思路新、有特色,志愿服务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
古筝齐奏、山水画展、街舞……近日,市群众艺术馆小剧场内,2023年度全民艺术普及春季公益课结业汇报演出圆满结束,100余名学员陆续登台,大展才艺。
全民艺术普及春季公益课是市群艺馆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之一。此次公益课广泛征集市民意见,积极与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合作,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自3月5日开班以来,共开设成人合唱、古典舞、古筝等9种艺术门类,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艺术普及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幸福指数 。
市群艺馆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是市文旅系统创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缩影。为切实把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落到实处,让市民共享文化惠民成果,市文旅系统各成员单位将志愿服务活动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品牌志愿服务活动。
市图书馆积极开展“我奉献 我快乐”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定期围着馆外广场、停车场、绿化带等周边区域,捡拾垃圾、清理卫生死角,为读者营造干净整洁的阅读环境。
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普法宣传系列活动,执法人员先后走进市文化艺术中心、吴桥杂技大世界景区、南大港湿地景区,向市民和游客发放文明旅游宣传册,讲解旅游法律法规和旅游安全常识,引导人们树立文明绿色出游的新风尚。
一场场内容丰富、形式接地气的志愿服务活动,成为狮城一道道暖心的风景线。
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不断创新思路,围绕重点人群、重点点位、重要时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旅游宣传活动,让文明新风“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