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玉洁 本报通讯员 王家台
“党的二十大开启新征程,全国人民齐响应。建党百年结硕果,两个一百年开创未来再立新功。我们要树新风,担使命,党的教导记心中……”悠扬的三弦声、清脆的鼓声和铿锵的唱腔融为一体,沧县旧州镇中学学生表演的木板大鼓《党的二十大开启新征程》,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5月31日,沧县第三十三届校园艺术节展演活动在沧州市文化艺术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全县19个乡镇及县办学校的近千名师生,用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相声、武术等形式,歌唱美好生活,讲述成长故事,放飞青春梦想,展现了全县中小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沧县教育局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础,不断创新形式,深入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助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迈上新台阶。
利用特殊节点 丰富实践内涵
4月3日下午,沧县实验学校约200名师生代表,再次前往沧州市烈士陵园,开展清明“小长征”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这一活动自1994年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无论是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华传统节日,还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国际性节日,抑或是学雷锋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沧县200余所中小学都会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2021年,沧县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童心向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我向党旗敬个礼”“唱支红歌给党听”“党的故事我来讲”“向党说句心里话”“党的光辉照我心”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厚植爱国爱党情怀。
在日常教学中,各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以开学和毕业典礼、入队入团、成人礼等活动为契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各中小学还通过主题队日、主题演讲、志愿服务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今年学雷锋纪念日,沧县兴济镇小学组织开展了“学雷锋精神·做时代少年”主题系列活动,号召学生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尽己所能,践行雷锋精神。
沧县还设立了“时代好少年光荣榜”,充分发挥身边好少年的模范带头作用。多次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的周胤好、身残志坚的特教学子刘希威等,为全县青少年树立了榜样。
提升教师素养 强化思政队伍
今年4月,沧县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开展了“沧县红领巾宣讲”活动。全县各中小学高度重视,通过“党的二十大宣讲”和“历届党代会宣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常态化,沧县教育局注重配备优质思想政治课教师,开齐、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同时,调动其他学科教师的积极性,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习惯养成结合起来。通过学科教学、专题教育,实现德育课程化。
全县每年举办乡、县两级班主任素质大赛,开展班主任论坛;定期组织开展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和班主任工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建立“德育导师制”“班主任之家”等教师人人参与、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的管理体制,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骨干师资保障。
沧县连续几年以“学习先烈、高倡师德”为主题,在全县教育系统举行纪念为救落水学生而牺牲的教师宋桂荣烈士公祭活动,并把每年4月作为“师德教育月”,明确教职工德育岗位职责,规范教职工言行,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坚实屏障。
坚持“五育并举” 促进全面发展
4月28日下午,在沧县大褚村乡西河头小学院内,第一届农耕文化运动会精彩开幕。孩子们通过妙趣横生的比赛项目,学习农业知识,掌握劳动本领,感受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沧县各中小学坚持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引导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三进”工作和“德育共同体”建设,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礼仪品行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此同时,创新课后服务形式,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丰富社团活动内容,培养孩子们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近日,在沧县一家武术训练馆里,劈挂拳非遗传承人张健正带领学生习练劈挂拳。近年来,沧县积极推进武术进校园,营造浓郁的崇德尚武氛围,让传统武术融入孩子们的生活。
不仅如此,各学校还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加强和改进美育教学,上好音乐课、美术课和书法课,提升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积极开展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