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沧州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厅内,有一尊出土于献县唐墓的天王俑。天王俑整体造型魁梧奇伟、气宇轩昂。仔细观察,其头戴尖顶盔,锁眉怒目,胸前佩戴明光铠,腰束带结于腹部,垂于腿前,足上穿着一双火头靴,右脚踩着一个名叫“耐重”的小鬼。天王脚踩“耐重”,意在让它不再祸害人间,证明天王俑有着震慑鬼怪的作用。
熟悉《封神演义》的人都知道,那里面有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四大天王”。那为什么展厅里只有一个呢?因为在隋唐时期,人们一提到天王,指的是北方多闻天王,也称为毗沙门天王。直到明清时,“四大天王”的概念才普遍流行起来。
为什么这位北天王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相传在唐玄宗时,有一次边关告急,敌军突然包围了大唐西部的安西城,但是中央的援军迟迟支援不上去,没办法解围。正当边关十万火急的时候,玄宗皇帝找到得道高僧,法师们一阵念经施法后,突然在城北门出现了一位天王,他放出一只金毛鼠,把敌军弓箭的弦都咬断了,又派出天兵天将助阵,很快就打退了敌军,这正是北方多闻天王。玄宗皇帝为了感谢天王,下令各地特别是有军队驻扎的地方,都要进行供奉,北天王也就顺理成章成为军队的守护神。《水浒传》里说,林冲在沧州被分配的任务是管理天王堂。这里的天王堂,供奉的正是北天王,而这种风俗传统是唐代留下的。
天王的形象又是如何进入到墓葬之中的呢?中国镇墓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墓葬中就出现了形似鹿角的镇墓兽。从战国到天王俑所处的唐代,镇墓神煞不断丰富。北朝时期所发现的“镇墓俑”大多以武士的形象出现,以武力守护墓室,为此,沧州博物馆还专门设计了“俑阵”来系统展示。随着唐代的经济繁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厚葬之风兴起,佛教亦进入鼎盛时期,人们希望借由毗沙门天王高深的法力,保护墓主人不被地下鬼怪侵扰,这种“神性”便被吸纳进镇墓神煞之中,那些以往用于陪葬的武士俑便逐渐被天王的形象所取代。 邢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