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倩
增进民生福祉,是一座幸福之城最好的注解。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时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解决广大百姓关心关切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京津冀地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推动京津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同河北共享,深化区域内高校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合作。要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群众生活,改善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就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作出了全面部署。随着一系列民生举措的落实和拓展,基本公共服务更为优质均衡,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富足,民生保障底线兜得更牢更实,托起了沧州人民“稳稳的幸福”。
“我想找找有没有合适的岗位,没想到第一天就找到了!”在2023年沧州市毕业生就业市场首场招聘会上,签署就业意向协议的刘莉莉感慨道。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饭碗。我市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从岗位开发、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方面综合施策,努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今年1至5月,全市已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37场,提供招聘岗位11万余个,求职登记8.98万余人次,介绍成功4.74万余人次。针对重点群体就业,我市靶向施策,多渠道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强化精准帮扶、招聘服务、就业指导、维护权益等“不断线”就业服务,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务工,加快就业岗位开发,促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强化农民工就业服务保障,实施农民工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