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9日
第05版:05

品书香雅韵 话古桑文化

—“泊头桑椹”杯·全民读书大赛颁奖活动侧记

□ 本报记者 杨静然

古桑文化旅游推介会活动异彩纷呈

游客采摘桑椹

桑椹产销对接招商会举行授牌仪式

国家级非遗泊头传统铸造亮相活动现场

“泊头桑椹”杯·全民读书大赛颁奖合影

仲夏的风,吹黄了麦浪,吹熟了桑椹,也吹来了丰收的希望。在这个桑椹满园的季节,沧州市首届“泊头桑椹”杯·全民读书大赛也收获了累累硕果——17位作者的作品从100多篇征文中脱颖而出,分获一、二、三等奖。

芒种当天,沧州日报携手大赛获奖者及书友欢聚泊头市营子镇苟鲁道村,感受古桑林海沉淀千年的古朴与深沉,品尝那沁人心田的甜蜜滋味。

桑椹熟 游客至

芒种时节庆丰收

桑椹满枝头,八方宾客至。6月的苟鲁道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繁忙的时节。

6月6日,沧州市首届“泊头桑椹”杯·全民读书大赛颁奖仪式,在营子镇桑椹现代农业园区的七星文化园落下帷幕。

本次大赛主题为“读书,改变了我”,由沧州日报、泊头市文广旅游局、泊头市总工会主办,泊头市营子镇政府承办。泊头文化学会发挥了积极作用。自2022年9月举办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篇参赛文稿,其中优先60多篇在《沧州日报》刊发,古驿新城公众号同步推出。参赛作者用细腻的文字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分享读书感悟、交流读书收获。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宝库,读书让人心灵通透、心境清朗,让人胸襟开阔,志存高远。当书香的韵味遇见桑椹的甜美,生命便会更加丰盈、美好——桑椹可以滋养身体,阅读则可以滋养心灵。

热爱阅读的人们来了,喜欢美食的人们来了,沉淀千年的古老桑林,宾客盈门,喜庆热闹。

不论曾经多少次到访,再一次踏进这片静谧树林,仍然会感到无比震撼。在这椹果飘香的土地上,桑树一棵挨着一棵,盘根错节,遮天蔽日,除了绿还是绿。天造地设的奇特形状,虬枝翠叶,珍珠般晶莹剔透的紫色果实若隐若现,仿佛世外桃源一般诗意浪漫。登高四望,桑林叠翠,绿野浩荡。那一瞬间,不知唤起了多少人的悠悠乡情。

微风吹来,书香与果香交织,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摘桑果 品书韵

千年沧桑古树香

“泊邑植桑,逾三千载春秋,泊人食椹,更两千轮岁月。遥想大河汤汤,桑风吹雨,两岸叶茂枝繁;日华宫伟,书声遏云,一片博带峩冠。桑荫铺地,毛苌殷殷授业……”七星书屋前、古树下,泊头文史研究者范凤驰创作的《泊头桑林赋》被两位朗诵者演绎得声情并茂、大气磅礴。在此次大赛中荣获特别荣誉奖的他,虽已退休多年,却依然为传播家乡文化奔波着。

本次大赛众多来稿中,不乏对桑椹的深厚情感。由李国荣、李娜撰写的《桑黮、桑椹、桑葚不同用法细解》,同样获得本次大赛特别荣誉奖。文中,他们对“桑黮、桑椹、桑葚”进行了注解,表达了对桑椹文化的热爱。

他们都是家乡文化的传播者,也是热爱读书的人。阅读,让大家惺惺相惜,因为读书,相聚在古老的桑林,这本身就是一件美好又诗情画意的事。

同样有故事的,还有一等奖获得者王立成。他的获奖作品《有书淘来趣在读》,讲述了自己读书、在旧书摊淘书的故事。他说:“一个人能有书的陪伴,能在书的海洋里自由徜徉,能够守住心灵深处的一份至真至纯的情感,即使一路寂寞,人生足矣。”

来自献县的燕金城,是《沧州日报》的忠实粉丝和通讯员。本次大赛,他的作品《阅读为我播种希望》荣获二等奖。他现场写诗:“踏着斑驳的树影,走在桑椹染成紫黑色的小路,惊扰两旁的高大桑树,轻轻迈步,缓缓来到七星园。挂满桑椹的枝条,热情地打着招呼,一株株桑树遮天蔽日,地上铺满了黑色珍珠……”

七星园古树下,一群身着汉服的少年们款款走来,深情朗诵《论语》《大学》;热爱读书的人尽情交流着、欣赏着。一旁的毛苌雕塑,在阳光下栩栩如生。千百年前,这里也曾是这样的情形——儒士贤人聚集、纵横断策,为传承中华文化,讲学传经、布道播种。

颁奖仪式结束,大家移步采摘园,品尝初夏的甜蜜,享受田园之乐。

天气炎热,但漫步于绵延不绝的桑树林里,却能感受到丝丝清凉。一排排整齐有序的桑树枝繁叶茂,乌紫油亮的桑椹半藏在叶下,令人馋涎欲滴。桑椹,无需洗净就可直接入口。听了当地果农的介绍,大家不摘树上的桑椹,反而钟情于掉落的果子。果农说,掉在地上的更甜。

为了品尝香甜的桑椹,大家直接蹲在地上捡拾,边捡边吃。嘬吸一口,果然,满盈盈甜滋滋的汁水瞬间浸润了口舌,直抵心田。不多时,身上、嘴上就被桑椹汁涂染得乌黑乌黑,互相一望,忍不住笑了起来。可谁也顾不上擦拭,依然沉浸在那份甜蜜幸福之中。

扩种植 促发展

桑椹铺就致富路

苟鲁道村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古桑林承载着上千年历史沧桑,也承载着一代代村民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到村子里走走问问,随便哪个村民都能说出那片桑林的前世今生——

营子镇古属兖州,汉代属河间国都乐成县。据载,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河间王刘德为抢救先秦文化,广求四方饱学之士,校勘轶籍,讲读经典。其时,城东古桑成林,万顷苍翠,硕儒毛苌曾在桑林中讲学,且鲁国名儒聚集此地传道授业者众,遂称“鲁道”。迄今,此地古桑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是我国黑桑椹种植历史最久远、遗存古树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如今,他们传承千年古桑文化,勤劳致富的故事依然在这片土地上演着。

近年来,依托古桑林、农桑文化,营子镇逐步形成桑椹一二三产业融合、多层结构协调发展的布局。一产桑椹总产值超2亿元,总产量5万余吨;二产是以加工桑椹干、桑椹酒、桑椹酵素等产品为主的深加工产业;三产是以景区观光游、采摘游、餐饮业为主的旅游业,年接待游客9万人次。在此基础上,当地政府大力发掘桑树的药用价值,形成以桑白皮、桑枝、桑叶为主的药用产品,来提高桑树的附加值,带动当地村民增收。

目前,“泊头桑椹”这一品牌获得了2个国家级称号和4个省级称号,成为河北省特色产品优势之一。

与其说这是读书大赛颁奖活动,不如说是人与桑椹相约的一场盛会。当天,泊头营子镇还组织了以“千年古桑 泊头椹好”为主题的古桑文化旅游推介会。围绕着古桑文化,总有说不完的话题、道不尽的故事、诉不尽的情怀。

同时,该镇还举办了泊头桑椹产销对接招商会。以桑椹加工为基础的桑椹干、桑椹酒、桑椹桃酥、桑椹面粉、桑酵素等产品,丰富了招商平台。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广西以及省内多家知名企业和客商前来洽谈合作。

现场,营子镇政府与多家采购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泷源研究院院长谢磊,为宇清公司授予“药食同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单位”;北京泷源研究院药食同源研究中心专家主任、北京华夏沃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付新华为苟鲁道村授予“药食同源研究中心示范基地”……大家表演、庆祝,用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表达内心的喜悦,欢迎八方宾客。

推介会上,营子镇党委书记冯文涛动情地说,这是泊头市非物质文化产品首次走进推介会,为加强非遗保护、促进旅游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推广契机。泊头桑椹产销对接招商暨古桑文化旅游推介会的圆满召开,标志着“泊头桑椹”产业发展又掀开了新的篇章。

2023-06-09 □ 本报记者 杨静然 品书香雅韵 话古桑文化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3581.html 1 —“泊头桑椹”杯·全民读书大赛颁奖活动侧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