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9日
第06版:06

高考往事

吴相艳

又是一年高考季,对于一个经历过高考且曾经带领学生征战过高考的人来说,高考就是一个特殊的节日,也是一个不竭的海洋,它吸纳过我们奋斗的汗水、青春的热泪。每到六月之初,开考的铃声一响,心之谷就会回荡起悠远的回音。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考被称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是平民子弟“出人头地”最艰难,也是最好、最公平的出路。多少家庭发誓“砸锅卖铁”也要供出一个大学生,为之光耀门庭。某校友复读三年,孜孜不倦,高中六年磨一剑,如愿考入大学,以为终得圆满,却在大学期间坠亡,实在令人唏嘘。生命之美,在于过程,还是在于结局;门楣之光,在于功业辉煌,还是岁月静好。

清晰记得参加高考那两天,心情分外愉悦,似有囚茧一朝羽化成蝶之幸。学校距考点近十里路,一个人骑自行车哼着小曲往返,两天下来竟学会了一首新歌,名叫《妈妈的爱》,旋律至今在脑海浮沉。那时的高考更像一场单纯的考试,似乎没有那么多安全考虑和其他顾虑。没有手机,没有高科技作弊,没有全社会为之摇旗呐喊、保驾护航。一个人静悄悄赶考,考上了,一切重新开始;考不上,一切也重新开始,只是独木桥的两端,将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如今学习内卷得厉害,却少有人把高考比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了,无论考好考坏,好歹都有学上,让人生的选择陡然多起来。看身边,几乎没有需要“砸锅卖铁”才能供养一个学生的人家,反倒是拥有优越生活条件,叛逆不学习的孩子不少。虽则全社会都在为他们“加油”,倘若内动力不足,这外来的油实难渗透。好在每到临上战场前,再没有信心的考生也会被整体情绪感染,“加油、必胜”之声,随着振臂一呼,让人颇生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出征般的感动。

说到“加油”一词,与清代“高考”有着天生渊源。清朝名臣张锳赴贵州兴义为官,格外重视教育。体现在一件小事上是自掏腰包,每晚交更时,派两个差役一人提灯、一人挑桐油篓,一旦见有人家透出灯光,且有琅琅读书声,便会停下喊道:“知府大人给相公加油啦!”待到有人开门,便从油篓里舀桐油为学子的灯盏添油,并说:“知府大人祝相公发奋读书,早日考取功名!”

如此夜夜“加油”,一坚持就是十多年。正如“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示下效应,当学子们知道他们的父母官如此爱才助学后,都铆足了劲读书,夜半书声自然成为一时风尚。那时的科举成功率可比今日高考难得多,多少读书人穷其一生,满腹经纶,方博得个秀才身份,离“出人头地”尚有十万八千里之遥。据载十年间,兴义弹丸小城,就出了二十位举人、八位贡生、两位进士,被称为“旷世未有”,足见“加油”之功,功莫大焉!也许,张锳的儿子张之洞26岁中进士,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当是对张锳对万千学子施以“加油”之恩最好的回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果然如是。

“知府大人给相公加油啦!”

“知府大人祝相公发奋读书,早日考取功名!”

今天看来,这依然是一幅多么温暖的画面,多么像护送学子上考场的老师,不分早昏、不厌其烦去学生宿舍做那个或严厉或婆婆妈妈的人。

“赶紧起床进班学习啦!”

“说话,还说话!赶紧睡觉明天早起读书!”

只可惜,这样的谆谆告诫在年少的时候,容易被轻狂和肤浅溶蚀。少年不知恩深,老来徒悔悟迟,但无论如何,高考路上,有人“加油”,有人喝彩,实为人生之幸。

曾去外县监考,当地领导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至今对开场白记忆犹新:“现在是芒种节气,正是庄稼人开镰收获的日子。今天,我们教育人也要开镰啦!”

开镰,不一定有收获,也许辛劳一年甚至三载,收获的是一粒瘪麦。

去年参加高考工作,在考点意外发现一个十几年前教过的学生,得知他自当年落榜打工谋生,执意考上一所本科院校圆大学梦,于是业余自学,年年高考,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从未间断。感动之余,充满辛酸,后来得知学生又没考中,今年再次申请高考报名时,我和招办的同事都打电话劝过,三十多岁的年纪,一双儿女,养家糊口担子那么重,现在试题越来越灵活,全凭自学远离课堂,考中的概率越来越渺茫,何必执念。劝说无果,学生苦苦哀求再给机会,也许于他而言,通过高考上大学,就是支撑艰难岁月中一路走来的一束微光,只要这光亮不灭,活着才有希望和意义。

某邻居家境一般,把儿子高考金榜题名视为全家神圣使命。每到高考揭榜前,父亲必买上一瓶好酒在家等待消息,如果儿子考中,则欢宴酣饮;如果考不中,那瓶酒就封存柜底。

是的,我说的是“每到”揭榜前,可见这样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煎熬不断重演。好在不是绝望,那瓶渴望被打开的酒成为儿子伏案题海时心中的灯塔,直到某个闷热的七月的午后,全村人都闻到了那瓶美酒的醇香,都看见了那个父亲笑得一塌糊涂的醉脸。

高考,真好,给了多少人生活的快乐和无限希望!

一个在美国定居的同学说,她非常感谢高考,如果没有高考,或者说同样家庭状况生在美国,她不会获得这样公平地改变命运的机会。记得当年她并不像别人那般有坎坷经历,轻轻松松考取北大。不必艳羡,天赋异禀的人毕竟少数,更多人还要靠拼搏奋斗博取未来。一个事业有成的朋友表示此生遗憾是没有体验过高考的滋味,同学们曾一度自嘲,“连高考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可怕的”,足见高考对人“苦其心志”的磨砺作用。做了中学语文教师十几年后,依然会梦见自己再次考大学,坐在数学考场上一道题也做不出来,甚至当数学老师登台的窘态与慌乱,足见中学时代对数学的恐惧,魔幻成十几年间不断重复的梦魇。

“老师,没事,我是打不死的小强。”这个学生流着眼泪,笑着说过的话。本来学习好、求上进的姑娘几次模拟考试都没考好,我不知道该怎样安慰或鼓励,她反而安慰我这个班主任,让我实在心生愧疚也暗生欢喜。让饱满的承挫力奠基成长之路,这才是青年该有的品格,至于考得好坏,反而不重要了。

时光荏苒,所有阅历都沉淀为酒香。无论是一朝奋飞宏图在望,还是几番沉浮铩羽而归;身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艰难也好,拥有条条道路通罗马的坦途也罢,拼搏过,奋斗过,哭过,笑过,每一个奋斗的生命,每一段浸润泪水的青春,都值得致敬。

毕竟,高考是一个惊叹号,而不是一个句号,需要我们“加油”的,远不止高考时刻。

2023-06-09 吴相艳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3584.html 1 高考往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