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2日
第06版:06

大学生田间直播 旱碱麦网上热销

——沧州师院“齐传添翼”直播团队公益助农纪实

大学生志愿者推介旱碱麦相关农产品。

直播前,老师和同学们深入了解产品特点。

本报记者 何荣芝 赵玉洁

“亲爱的朋友们,我身后的麦田里种植的是捷麦19,它抗盐碱、抗病性强,吃水性好,用来做面包、麻花、面条等食品,口感非常筋道……”

6月5日上午,微风轻拂,金色的麦浪翻滚着,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麦香。镜头前,大学生志愿者们正热情地为大家推介着旱碱麦及面花、面条等产品。

在旱碱麦开镰前夕,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助农活动在渤海新区黄骅市齐家务镇西北村的旱碱麦田里拉开了序幕。来自沧州师范学院齐越传媒学院“齐传添翼”直播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倾力直播,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旱碱麦,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走出沧州、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半小时卖出线下一天的销量

一张桌子、一部手机、一个直播架、几件样品,就能把旱碱麦卖出去?带着几分好奇,村民们纷纷围拢在大学生志愿者身旁,用探寻的目光打量着他们。

当地有一家馒头坊,以旱碱麦为原料,手工制作馒头和面花。在直播间里,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实物展示、现场品尝和用心推荐,短短30分钟就卖出了600个面花。这可是馒头坊平日里一天的销量。望着满头大汗的志愿者们,坊主主动提出要给大家报酬。当得知直播团队是公益助农时,坊主竖起大拇指,激动地说:“孩子们,你们太棒了!”

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儿,始终在不远处徘徊,默默注视着直播团队。当直播团队成员李昊然走过他身旁时,男孩儿怯怯地问:“姐姐,你们在干什么?”李昊然俯下身,拉着孩子的手,耐心地给他讲解。当听到这些哥哥姐姐是来帮助销售旱碱麦时,小男孩儿竟然流下了眼泪。他告诉李昊然,妈妈种麦子十分辛苦,现在又生了病。他特别心疼妈妈,哥哥姐姐能来帮助他们,妈妈也就能够轻松一些了。望着孩子清澈的目光,李昊然更深深感受到这次直播的特殊意义。她和团队成员们默契配合,倾尽全力,即使汗流浃背、声音变得嘶哑,在李昊然看来,这一切也都是值得的。

游子终于尝到家乡味道

品质优良、口感筋道的旱碱麦,不仅得到了众多网友的青睐,也勾起了不少游子的浓浓乡情。

一位广州的网友在直播间下单了不少产品。他留言称,自己就是沧州人,当年离开家乡时,盐碱地上还是光秃秃的,种什么都不长。如今,家乡快速发展,旱碱麦喜获丰收,自己感到非常自豪。外出多年,他十分想念家乡的味道,现在终于如愿以偿,真是太幸福了!

其实,这场旱碱麦直播,并不是“齐传添翼”直播团队公益助农的首次活动。

这支由沧州师院齐越传媒学院组建、副教授郭晓月任专业技术指导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的团队,早在去年秋季,就在齐越传媒学院党总支书记潘治钢和院长张海燕带领下,依托“新媒体直播”课程,深入全市部分村镇,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户公益直播,在网上销售秋月梨、玉米、红枣等特色农产品。在为产品开拓销售渠道、助农增收的同时,大家也帮助很多在外的游子品尝到了家乡的味道。

多方聚力共助乡村振兴

在齐家务镇,8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依托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也正在不断探索直播带货的销售方式。“齐传添翼”直播团队的到来,让他们倍感欣喜。无论是前期筹备阶段,还是在直播现场,村支书们都抓住一切机会向老师和同学们虚心请教,并认真观察作记录。他们的执着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此次公益助农活动现场,沧州师院不仅捐赠了8套电商直播设备和相关图书、光盘,而且与齐家务镇政府联合当地文化传媒机构、农业农产品发展集团,共同建立了齐家务镇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直播基地和齐传添翼大学生农商直播实践基地。

颗粒饱满的麦穗、人气暴涨的直播间和农户的笑脸,共同见证着丰收的喜悦。亲临现场的沧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云电军表示,未来,沧州师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在直接参与旱碱麦系列农产品直播带货的同时,还会通过农商直播大赛、新媒体设备技能培训班等形式,持续指导当地农户,不断擦亮旱碱麦名片,用心讲好特色农产品故事,以火热的“志愿红”助力乡村振兴。

2023-06-12 ——沧州师院“齐传添翼”直播团队公益助农纪实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5858.html 1 大学生田间直播 旱碱麦网上热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