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 萍 本报通讯员 郭文坡 姚 磊
“咱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推拿、按摩很好,很适合老年人。上了岁数,难免有些腰疼腿疼的毛病,在家门口就有专业的医生,真是太好了。”无论是回家时经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走访调研的途中,新华区卫生健康局局长张丽娟听到类似的反馈信息,心里便暖暖的。
作为全区人民群众的健康卫士,张丽娟始终秉承“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心里,带领新华区卫健局一班人加快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
张丽娟尤其关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新华区是沧州市的老城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区人口比例超16%。”张丽娟说,新华区要走好医养结合的路子,把优质的医疗资源搬进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张丽娟的推动下,新华区5家养老机构均与辖区医疗机构签约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风险因素调查,积极推进老年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她重视发展中医事业,新华区车站、南大街、东环、建北、道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赵庄乡卫生院6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建成了标准化的“国医堂”。“国医堂”中医药诊疗室集中配备了中药熏蒸床、煎药机、颈腰椎牵引床、针灸床等中医医疗设备。她还带领工作人员,重点推广针刺、火罐、推拿、耳穴、艾灸等多种中医药适宜技术疗法运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切实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是关键。“打破‘大锅饭’的僵局,让干得好的、干得多的医务人员更有动力。”张丽娟带领新华区卫生健康局一班人全面推进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分配制度综合改革,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新华区卫生健康局将道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赵庄乡卫生院作为改革试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分配制度改革。改革方案实施以来,两所卫生机构年度医疗收支结余全部留用,一半用于职工奖励和福利,另一半则用于事业发展,增强了单位发展活力与后劲,改善了发展动力不足、基本医疗收入萎缩的局面。
“今年,新华区计划在其余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开改革工作,努力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双向转诊目标大幅提升。”张丽娟说。
“我家就住在新华区,当然希望自己的家园更加洁净卫生、优质健康。”张丽娟熟悉辖区内每一条背街小巷、每一个居民小区。从环境卫生治理到城区旱厕改造,到处都能见到她的身影。
新华区以3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依托,以59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支柱,建立健康教育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患者、社区居民的健康促进行动。将健康知识有机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推进健康场所建设,推动健康环境综合治理。目前,全区建设健康公园3个、健康单位10家、健康社区25家、健康食堂10家、健康酒店/餐厅10家。
近年来,张丽娟带领区卫健局一班人全力促成“一老一小”等增进民生福祉的民生工程落地落实,健康中国建设和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在新华区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卫生城市创建取得显著成效,一批批健康细胞“样板间”璀璨绽放。因工作成绩突出,她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嘉奖四次、记三等功两次,先后被评为“三八红旗手”“优秀工作者”“先进科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