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杰 本报通讯员 任振宇
梦想有多重?对于渤海新区黄骅市举重运动员赵飞来说,这份重量一直在不断增加。
梦想有多远?他用刻苦的训练和一次次自我突破,向它步步靠近。
梦想有多美好?他用一枚枚饱含汗水的奖牌和站在领奖台上绽放的笑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状态满满 连获奖牌
“我们平时忙训练、比赛,回家的机会很少,想趁着这次放假多陪陪家人。”今年“五一”,结束了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征程的赵飞,获得了难得的假期。他在家这段时间,母亲王淑华成了家里最忙的人,每天变着花样给儿子做美食。
“孩子三年没在家过春节了,平时训练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好不容易回家一趟,说就想吃我蒸的馒头、烙的饼。”王淑华笑着说。对赵飞来说,虽然外面可口的菜肴有许多,但他对母亲做的面食情有独钟,因为里面有“家的味道”。
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上,赵飞发挥神勇,获得109公斤以上级抓举第二、挺举第三、总成绩第三的好成绩,斩获一银两铜三枚奖牌,创造了他个人在全国锦标赛上的最好成绩。
“很希望自己能够在全国赛上有所斩获,甚至想着努把力冲击冠军。这次比赛基本上正常发挥,成绩也比较满意。”虽然才24岁,但有着13年“举龄”的赵飞,已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将”了。手掌上数十个坚硬的老茧,是他成功之路上的一枚枚“勋章”。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两年,赵飞在各大赛场上屡次斩获佳绩。去年全国举重锦标赛获得109公斤以上级抓举第二、总成绩第四名的好成绩,今年比赛更进一步,也让赵飞对未来充满信心。
“我现在的年纪正是举重运动生涯中的‘黄金期’,我会更加刻苦训练,让自己的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争取早日斩获冠军头衔。”赵飞说。
少年大力士 初露头角
在赵飞的记忆中,他从小就比同龄的孩子力气大得多,对于别人来说的“重物”,他轻轻松松就能拎起来。
赵飞小时候,父亲做面粉生意,那时他就把搬运面粉当成游戏,经常抱着面粉穿梭于父亲的小仓库。“这孩子天生力气就比别人大,那时候我总和他妈妈开玩笑说送他去练举重。”父亲赵子军说。
赵飞8岁时,有一次和父亲在商场看见一个60公斤的哑铃,当时很多顾客前去试举。轮到赵飞时,他毫不费力地就举起来了,这让父亲吃惊不已。后来,随着赵飞慢慢长大,赵子军开始认真考虑让赵飞练举重的可行性。在朋友的介绍下,他带着孩子前往石家庄体育运动学校试训顺利通过。
刚进入学校时,艰苦的体能和专业训练让许多人不适应,但赵飞却甘之若饴,不仅能出色地完成各项训练内容,还从中找到乐趣,训练成绩不断提升。几个月后,赵飞便在河北省青少年举重比赛中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不懈努力,赵飞包揽了此后四届比赛的冠军,这也为他进入省队成为一名专业举重运动员奠定了坚实基础。
苦寒飘香 突破自我
2015年,赵飞如愿进入河北省体育局体操举重柔道运动中心,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在这里,他不再是最突出的一个,面对激烈的队内竞争,赵飞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对手的压力。
“大级别一直是我省的传统优势项目,队内强手如云,我需要尽快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和队内竞争。”赵飞说。
赵飞面临的第一关就是更加艰苦的体能训练,由于自身体重较大,日常枯燥的跑跳训练让他疲惫不堪,但他从不叫苦叫累,随着杠铃上的重量一点点增加,赵飞的自信心也在提升。
“技术上的薄弱环节,只有用勤奋和汗水来查漏补缺,才能取得好成绩。”赵飞说。终日刻苦训练、及时总结问题、积极调整计划,终于获得了成绩上的提高。渐渐地,他坐稳了主力的位置。
长年累月的训练不免给赵飞带来一些伤病,他的膝盖、韧带都有损伤。去年,临近全国锦标赛,赵飞旧疾复发,导致训练中他无法使出全力,严重影响了竞技状态和自身心态。
“那段时间,我对自身能力产生了质疑,觉得自己已经不属于优秀选手之列。幸亏团队给我了充足的保障,才让我又找回了比赛状态。”赵飞说。那届比赛赵飞发挥出色,斩获一枚银牌,回报了教练的信任,这枚宝贵的银牌也让他彻底重拾信心。
如今,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中斩获三枚奖牌的赵飞,对未来充满信心。“2025年全运会即将到来,希望我能代表河北参加比赛,以优异的成绩为家乡争光,回报支持自己的亲朋好友。”赵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