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梓欣 通讯员吴晶 赵巍)当前,小麦夏收正值高峰期。6月16日,记者在任丘市吕公堡镇李花村的麦田里看到了与过去不一样的收麦场景: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小麦后,还有一道程序,工作人员驾驶着搂草机把小麦秸秆收集到一起,由打捆机将小麦秸秆吸入机器中,经过旋转、压实、固定等一系列作业,将小麦秸秆打捆成草方。任丘市鸿鹄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打捆的草方要运到再生物资回收企业,经切割、除尘、柔丝、压滤脱水等工艺后,成为制作纸浆原料,实现小麦秸秆原料化利用。
这只是我市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的一处缩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我市以实施国家级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建设为抓手,先后在任丘、献县、泊头打造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经过示范推广,我市秸秆“离田五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模式初步形成:以青县、肃宁等县设施蔬菜产业为依托,发展秸秆肥料化;以秸秆资源丰富地区和牛羊等草食动物养殖量较大的青县、献县等县为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龙头企业带动的泊头、南皮等县大力发展生物质颗粒为主的能源化利用;环京津食用菌优势产区献县、东光县发展秸秆基料化;以龙头企业绿丰再生物资回收有限公司等带动的任丘市大力发展秸秆制作纸浆原料化利用。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秸秆离田是农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实施秸秆离田,既能减轻群众的劳动强度,减少农业生产的病虫害,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又能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