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大早,盐山县韩集镇张相村村边的养鹅场内,数千只大白鹅都会昂首挺胸扑棱着翅膀飞快地奔向它们的“营养早餐”,场面很是壮观。场主张辉告诉记者,今年种鹅、鹅蛋、肉鹅的价格都比较高,一年的辛苦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张辉是一名“85后”,现在养着3600多只鹅。“一只肉鹅能长到八九斤重,一只能卖100元左右,一个种蛋10元左右,市场行情非常好。”张辉笑着向记者介绍,他不光养肉鹅、蛋鹅,还养种鹅孵鹅苗,“普通的‘大三花’鹅苗一只17元,养4个月就能下蛋的‘浙东鹅’鹅苗一只37元,总的算下来,今年销售额能超100万元。”
张辉养鹅有已经8年了,但他的养鹅路并非一帆风顺。张辉原来是一名木匠,2015年,他看到村边打麦场和池塘一直废弃着,便萌发了养鹅的想法。于是,他承包下了打麦场和池塘开始创业。因为是外行,张辉买鹅苗、买饲料都被骗过,2016年遇到禽流感,又赔了不少钱,但这并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只要市场行情好,总结经验教训总会赚钱的。”张辉说。
到2017年下半年,张辉的养鹅事业突然像开了挂,一年至少能收入二三十万元。2019年,张辉扩大了规模,可没想到又赶上了疫情,“现在总算熬过去了,幸好坚持下来了,也迎来了今年的好行情。”
在张辉的养鹅场里,有两个拱形的敞篷,蛋鹅会在这里下蛋,每天地上都会铺满鹅蛋。一只蛋鹅一年能产蛋40个左右,这些鹅蛋不仅在当地卖,还远销至北京、天津等地,肉鹅也深受消费者青睐。
张辉说,下一步,他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在鹅苗出栏时召集周边村民来这里务工,不仅可以解决村里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能吸引周边村民加入到特色养殖产业中来,带动产业发展,一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