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7日
第06版:06

生命和心灵的礼赞

——记一位普通教师的追思会

杨金丽

6月24日,一场名为“生命和心灵的礼赞”的追思会,在北京金融街中海财富中心会议室举行。

现场,鲜花芬芳,肃穆中带着几分温暖、温馨;墙上,帧帧旧照,把人们带入86年的岁月长河。50多名亲友从各地赶来,追思他们心中的好妻子、好母亲、好老师、好师母、好姑姑、好婶婶、好小姨——孔秀兰。因为身体等原因不能到场的亲友们,还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在线上参加了追思会。

孔秀兰与沧州渊源颇深。她是江苏张家港人,1954年至1956年在沧州一中求学,后考入河北师范学院(在京办学)。1964年,她与同学宋俊德喜结连理,成为沧州儿媳。多年来,她先后在河北蠡县缪营中学、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等校任教,多次受表彰,是一位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深受学生和家长爱戴的好教师。

4月26日,孔秀兰因病辞世。生前,她留下遗愿:不开追悼会、不收礼金和花圈、不通知亲友,安安静静地走,骨灰撒入山川。两个女儿决定,两个月后,为母亲举办追思会,和母亲做最后的告别。

24日上午9时30分,全场起立,面向正中孔秀兰的遗照默哀一分钟。照片上的孔秀兰,穿着她最心爱的红色衣服,笑盈盈地站在一棵绿树前,依然那么温暖慈祥。

一身黑衣的宋海燕庄重上场。作为长女,她也是这次追思会的主持人。她哽咽着却也十分坚定地说,妈妈,今天亲朋好友从大洋彼岸、从全国各地汇聚到一起,共同回顾您的笑容,您的拥抱,您无私的奉献,您的智慧和坚强,您心灵的纯美、生命的礼赞。大家用这种方式送您最后一程,做最后的告别。

现场,涌动着亲情、友情、夫妻情、母女情、祖孙情、师生情……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丈夫宋俊德的讲述。

作为北京邮电大学CAD中心的创始人,宋俊德教授曾无数次登台讲座,这一次却是从来没有的凄怆伤怀。他回忆起1954年在沧州一中读书时初识孔秀兰,并由她介绍加入共青团,从此奠定了一生的缘分。他动情地讲述了婚后在10年两地分居情况下,孔秀兰乐观坚强地面对一切困难,不仅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挤出钱来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短短几年就把一个乡村中学变成蠡县最好的学校。还把磨难当成教育两个女儿成长的财富,把善良、乐观、奋进的种子,深深种到她们心田。1982年,宋俊德成为公派美国的访问学者,一去几年,孔秀兰担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在她的培养下,两个女儿学业优秀,先后被清华、北大录取。宋俊德回国后,在学校创办CAD中心,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通信方面的人才。她又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如果说我在中国通信方面有些功劳的话,其中60%以上是秀兰的。她是两个女儿的好慈母,是我的好伴侣。她会一直活在我们心中。”

现场,亲友们纷纷讲述了心目中的孔秀兰。在侄子孔德生眼中,她是在自己家庭最困难时,那个雪中送炭的人;在外甥女贾惠芝眼中,她是在自己参加考试前,那个及时寄来复习书籍的人;在北邮电子学院副院长宋美教授眼中,她是那个爱穿红衣服、总是温和从容地笑着,哪怕最挠头的孩子也能循循善诱、带入正轨的孔老师;在北邮博士毕业生王晓辉眼中,她是那个能做一桌子美食、唱着《鸿雁》,和大家分享快乐的师母……

更多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参加追思会,他们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哀思和怀念。九旬高龄的二哥宋俊明、二嫂谭素梅从邯郸寄来楹联:“四十春秋默默耕耘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倾注毕生辛勤持家旺夫学业抚秀双才女”,表达追思之情;外甥女孔莉从江苏写来长信,讲述了自己幼年失去亲人后,来到小姨身边,孤苦无依的她又重新感受人间温暖的种种往事,她说,在她心里,小姨就是母亲;同窗好友左淑慧从美国发来视频,讲述了她们年轻时一起演唱《在太行山上》、朗诵普希金名篇、一起在乡村教书时的故事;北邮计算机学院姚书记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参会,也发来了追思视频,表达对孔老师的一片爱戴怀念之情……

现场播放了二女儿宋峥嵘为缅怀母亲制作的一段视频。随着视频的播放,已经离世两个月的孔秀兰,仿佛就在大家面前。“鸿雁北归还,带上我的思念,歌声远,琴声长……”视频中,她娴静慈善,谈笑风生,歌声朗朗。晚年,她脱下教师的职业装,一身亮色运动服,与丈夫游遍天涯海角。

宋峥嵘深情回忆了妈妈晚年活力四射地和爸爸一起游玩、一起劳动时的快乐场面,以及自己童年时经历的种种趣事。讲到小时候假期和妈妈从农村赶到北京,爸爸用省吃俭用攒下的饭票买来油和面,为自己和妈妈炸制好面食,自己走到半路才发现忘了带时,带着泪水的脸上一下子露出了笑容。因为当时妈妈告诉她,你姐姐一觉醒来,发现有那么多好吃的,肯定高兴坏了。这就是她们的母亲,把任何事情都往好的方面想,也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

最后,在《送别》的歌声中,参加追思会的人们手举玫瑰花,依次向孔秀兰的遗像三鞠躬,然后把鲜花插在水瓶中。人生苦短,转瞬即逝,生命的终点谁也无法回避,但可以选择以怎样的姿态离开。孔秀兰,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生如夏花之绚烂,去如秋叶之静美,她的生死观深深地震撼了参加追思会的每个人。象征着生命意义的鲜花,也代表着众人真挚、深长的思念,盛开在孔秀兰的遗像前,也盛开在每个人的心中。

2023-06-27 ——记一位普通教师的追思会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6393.html 1 生命和心灵的礼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