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 王立梅
52岁的李金鹏是中国石化沧州炼化公司物流管理岗位上的一名普通员工。
在很多人眼里,这项工作无非就是把产品从A点搬到B点,可李金鹏却做出了彩——20年来,他每天都在测算协调油品出厂任务并组织发运,连续5年创造效益超2000万元。
20年随叫随到
李金鹏的岗位有些特殊。
沧炼的主要产品是汽柴油,而公司85%的汽柴油产品要靠火车运输出厂。也正因如此,20年里,始终负责产品出厂工作的李金鹏基本全年无休,随叫随到。
人们都期待的节假日,对李金鹏来说,却是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候。
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节日期间,铁路车皮相对紧张,同时汽油用量大幅增加、柴油需求相应减少,如果没有协调好,产品就会面临积压,甚至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为此,每到节假日,他总是第一时间来到单位,关注生产动态、分析库存、沟通需求、安排计划、协调运输……
“喂,您好,请问火车今天在沧州站停不停?”“请问火车罐车现在到了多少辆?”从清晨到深夜,李金鹏要不停地和多家单位沟通联系,询问火车运输情况、沟通火车来沧事宜、了解整体路况。
这些年,他手机始终不离身,哪怕睡觉时也要放在枕旁。无数次,他在睡梦中被铃声惊醒,起身安排好工作后,就怎么也睡不着了。
在李金鹏负责物流管理工作的20年里,沧炼从未因成品油库存过高而影响生产,公司成品油出厂任务每年都能够顺利完成。
李金鹏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工作上,而和家人约定好的假期旅行,却一次次延期甚至取消。看着产品能够及时出厂,他欣慰的同时,也对家人多了几分愧疚。
为产品找“婆家”
近两年,成品油市场竞争加剧,李金鹏在完成成品油出厂任务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找效益增长点。
每次与下游用户接触,他都有意识地为高附加值产品寻找销路。在准确核实对方需求后,立即反馈给生产技术部,按需调整生产方案,生产适销对路的高附加值产品。
有一年,李金鹏预判到,在即将到来的小长假里,汽油用量将会大幅增加、柴油需求大幅减少,同时运输形势也会随之紧张。他提前一个月就开始谋划,在小长假到来前,不仅为柴油提前找好了“婆家”,还为高附加值的汽油产品联系好了销路,唱了一出化危为机的好戏。
今年,李金鹏凭借连年的创效业绩被授予“感动沧炼功勋奖”三等功,他的创效课题获得企业优化增效项目三等奖。
也正是因为他的付出,自2017年至今,沧炼多个高附加值产品均超过销售配置计划。
成为“细节控”
在同事眼里,李金鹏是个十足的“细节控”。
在沧炼,平均每天装载成品油的罐车超过75节,涉及多个产品,每节罐车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运单,有时,一列罐车甚至要办六七次手续。20年来,李金鹏经手的运单多达几十万张,无一差错。
而李金鹏对细节的把控,不仅仅体现在这一点上。
每次发运成品油前,李金鹏都要提前“请车”(即向铁路部门申请罐车)。“请车”的数量和时间都要准确把握——“请”早了,会造成压车,产生罐车装卸延时,要向铁路部门支付延时费;“请”晚了,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月度产品出厂进度和产品销售配置计划。
为了精准把控“请车”时间,李金鹏每天很早就赶到单位,提前掌握库存台账,此外还得了解企业库存、预测生产,如果赶上生产故障等突发情况,还要和铁路部门及时沟通。
近几年来,沧炼年度铁路延时费一直保持在几万元的水平,在中国石化华北地区企业中最低。
“物流管理员的任务就是把产品从A点搬到B点,这看上去很简单,其实不然,需要百倍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对待。”李金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