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金丽
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安宁疗护病房,显著位置上挂着“志愿服务项目一览表”,公证咨询、法律咨询、理发洗头、心理疏导、仪容整理等15项志愿服务内容清晰明了。每隔一段时间,或者患者及家属有紧急需要,志愿者们就会从城市的不同方向奔赴而来。从2019年成立时仅有一名志愿者,到现在志愿服务人数扩大到50多名,志愿者们成了安宁疗护病房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志愿者与医护人员之间,安宁疗护病房还创造性地设立了医务社工的岗位。社工袁媛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患者和家属的不同需求,联系不同的志愿者提供服务。
“我们科室主要收治疾病终末期患者,除了医学上的帮助外,我们还承担着‘陪伴照护、安宁疗护、生死两安’的社会责任。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志愿者来帮助完成的。”科室主任郭艳汝说。
赵伯伯 古伯伯
74岁的古华林和75岁的赵洪雁结伴走进病房时,路过的医护人员都会驻足问候。两位年龄加起来149岁的老人,就是大家口中令人尊敬的古伯伯、赵伯伯。
3年多来,两个人携手为去世的患者整理遗容,让他们走得尊严而体面。
赵洪雁曾任沧县商务局副局长,退休后加入沧州义工协会,多年来投身公益活动。作为这里的002号志愿者,他从安宁疗护建科之初就加入进来。
古华林在运输队跑过大车,后来从事遗体整容工作。在一次公益活动中,他受到郭艳汝的感召,成为003号志愿者。
赵洪雁开始主要给患者理发,为此还置办了理发箱。病房里住的患者大多卧床,没有理发师愿意上门。赵洪雁每个月来两次,理发的时候还经常开导患者和家属。
一来二去,赵洪雁和古华林熟悉了,他毛遂自荐,主动要求配合古华林整理遗容。患者一旦去世需要帮忙,两位老人就犹如神兵天降,无论多晚,都会准时出现在病房。先向逝者深鞠一躬,再帮忙化妆、穿衣、整理仪容,护送逝者走好最后一程。
整理遗容的过程中发生过很多事,古华林说,欣欣的故事最难忘。欣欣是个7岁女孩儿,来自青岛,去世时因为凝血出了问题,七窍流血不止。那一晚,古华林和郭艳汝用了两个多小时为孩子擦拭渗血,给她化好妆,穿好衣服,才让孩子妈妈进来见最后一面。天亮后,古华林不放心,又帮着将遗体送往殡仪馆火化。路上一直帮着擦拭血迹。办完后事后,欣欣妈妈非常感动,要以重金相谢,古华林不高兴了:“我是志愿者,怎么能要钱?”欣欣妈妈唯有一跪以谢深恩。
001号志愿者
公益达人赵永亮,是这里的001号志愿者,这个自带能量的中年人,为安宁疗护奉献了很多。
女画家安心肿瘤晚期住进医院后,一度陷于母亲和丈夫的家产之争,对人生绝望至极。在郭艳汝的开导下,她想做遗产公证。但那时她已无法行走,根本去不了公证处。赵永亮在司法部门工作,曾从事过相关工作。在他的指导下,安心顺利完成了财产公证。赵永亮又对接公证团队,理顺了患者办理公证的手续,帮助不少人了却了一桩身后大事,赢得了很多患者和家属的赞誉。
一位肺癌晚期患者,为治病已花光家中积蓄,临终前他最担心自己去世后,无人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赵永亮知道后,立即联系爱心人士结对资助,帮助解决了两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让这个父亲走得安心。3年多来,他帮助了几名类似的患者子女,免除了病人的临终之忧。
赵永亮还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安宁疗护对接了不少公益组织和公益资源,方便他们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
一人身兼多职
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有教师,有翻译,有公务员,更多的是普通的你我。
在这里,迎宾路小学副校长兰香身兼多职。有时,她是把课堂搬进病房的老师;有时,她又成了谈心室里开导患者和家属心灵的心理咨询师;有时,她还会化身美工,帮助设计病房里的心愿墙。患儿只要有需求,她肯定到场帮忙。曾有一次,在病房里的课堂上,她用甜甜的笑容打开了患儿的心扉,让对方说出心底的渴望,也化解了女孩妈妈的忧虑。还有一次,在她的开导下,怎么也走不出家庭阴影的患儿妈妈,最终听从兰香的劝告,选择了原谅家人,在谅解别人后,也终于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遇有患者临终想办音乐会、生日会、舞会等活动,日语翻译丁磊会以主持人的身份,见证不同命运的交响曲。他说,每次主持这里的活动,就好像上了一堂关于生命的大课,安宁疗护所提倡的达观豁然的生死观,值得人们深思。
其实,主任郭艳汝本身就是一名志愿者。作为沧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她以自己的科室为基地,开展了多期志愿者培训。现在,很多医护人员也成了多面手,郭艳汝和护士长刘志静就曾多次帮助逝者穿上衣服、整理遗容。
志愿者们用一次次的爱和付出让人们相信,有一种关爱不仅是肉体上的救赎,更是精神上的支撑。
(文中患者及家属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