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康学翠
“段双臣家的电风扇坏了,这大夏天的,没电扇可不行。您有空给瞧瞧去。”前几天上午,肃宁镇付家佐镇白牛堤村,一位乡亲敲开了段文刚家的大门。段双臣老两口都80多岁了,行动不便,特意委托邻居带话过来。“我这就去。”放下手里的活儿,段文刚带着修理箱匆匆出了门。
到了段双臣家,段文刚检查后,拿出工具,不一会儿就修好了。他又把电饭锅和电视检查了一下,都有点小毛病,一块给解决了。段双臣老两口连忙道谢,段文刚摆摆手:“乡里乡亲地住着,甭客气。”
段文刚今年78岁,退休前,在肃宁一家医药公司当电工,退休后回到村里,就当起了村民的义务维修工。谁家电视没信号了,电扇不转了,高压锅、电饼铛坏了,地里水井浇地潜水泵不上水,有什么问题都找他。有时遇上难修理的器械,他会一两天都耗在这一件事上。对行动不便出不了门的村民,他就上门维修,这一干就是19年。段文刚乐此不疲,虽然年过古稀,但干起活儿来,精神头一点不逊于年轻人。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党员,虽然退休了,但能帮别人干点事心里很是高兴。”段文刚为自己的从军经历和党员身份自豪。1969年,他参军入伍,当了8年兵,在部队学习了电工维修手艺。那时,他就乐于助人,为部队驻扎村修理过广播喇叭,多次帮驻地老百姓维修电器等。“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深深扎根在他的心里。
在决定为村民义务修理家电后,他先是挨户走访,给自己打“广告”。他清晰地记得,到一户村民家中修理电器,修好后这家人要给钱,段文刚婉拒,对方又惊讶又感动:“您真是位好党员。”
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热情的服务,段文刚在白牛堤村的名声越来越响。全村500多户村民,几乎都找他修过家电。
早些时候,修理家电需要换些零部件,他都是自己掏钱买,一年花了800多元,村民知道了,主动给钱:“您免费给我们修家电,我们已经很感激了,怎么还能让您掏钱呢?”
段文刚十分好学。近些年,各种新式电器层出不穷,为方便服务群众,他到附近的葛家庄村拜师学习。“那人是我赶集的时候认识的,他打小干修理,虽然岁数比我小,但技术比我好。”段文刚说,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打电话请教“师傅”,或者登门请教,他认为“只有懂得多,才能干得好”。
对段文刚来说,修理小家电是小菜一碟,修理大型机械,也不在话下。村子附近有一家生产风力发电机叶片的工厂,早些年,引进了一台进口压缩机,在机器组装时遇到难题,安装人员怎么都搞不定,他们慕名找到了段文刚,段文刚经过钻研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还有附近的一家糖厂和淀粉厂都曾上门求助,他每次都有求必应。
白牛堤村有20多户低保户、五保户、困难户,段文刚隔段时间就到他们家中走访一遍,自带工具、器件,帮忙修理各种小家电。他说,自己的价值体现在了这一个个修好的家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