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陈 杉 张 远 刘品然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胸怀世界,深刻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课题,洞察人类前途命运,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各方力量携手前行,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持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迸发出澎湃的思想伟力,凝聚起世界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期盼,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从2013年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开篇破题”,到2015年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立柱架梁”,从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系统阐释“五个世界”愿景,再到2020年倡导共同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2021年呼吁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2022年提出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着眼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不断丰富和拓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外延,为人类携手应对重大危机和全球性挑战提供中国方案,汇聚共识与合力。
2013年春季,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指出,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这一年的金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宽广胸襟、广阔视角打造开放合作平台,推进全球互联互通。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
面对近年来全球发展遭遇的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发,提出和践行全球发展倡议,有效凝聚了共促发展的国际共识,有力回应了全球性挑战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支持。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提出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宣布中国落实全球发展倡议32项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已有一半实施完成或取得早期成果,得到各方高度评价。
“我们要倾听人民心声,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各国加强协调和合作,把本国人民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统一起来,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前行。”踏上新征程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各国提供发展新机遇。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搭建更多跨越文明隔阂的桥梁,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埃及前总理埃萨姆·谢拉夫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苏拉布·古普塔认为,中国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而是倡导包容互鉴、共同前进,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诠释了和平与发展的真谛,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散发出超越时空的思想魅力,必将凝聚越来越多共识,推动人类社会迈向光明前程。
据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