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了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在党的理论探索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在我们党的理论探索史上有过多次思想解放,每次思想解放都打破了阻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思想束缚,促进了思想观念的突破、思维方式的更新,开辟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不仅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而且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人类社会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思想文化发展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思想解放出来,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对传统文化有所鉴别、有所扬弃,将其中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有益成分发掘出来、传承下去,为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提供丰厚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本着科学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推进理论和制度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契合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推进“第二个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放思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制度创新的广阔空间之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丰厚文化资源和强大精神动力。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既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又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二)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