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5日
第02版:02

(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

长江大学青年学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张菲菲作为其中一员,坚定地说:“我深切感受到责任在肩,使命在心,担当在行。我要传承留学报国的优良传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早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油气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打造出更适合我国油气行业需求的自主知识产权钻井软件,逐步满足国家能源战略的重大需求。”

张菲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时间指针拨回2015年。这一年,张菲菲博士毕业,因成绩突出,他获得了全球第二大油服哈里伯顿公司休斯敦研发中心的职位。在与国家留学基金委协商并征得同意后,张菲菲去往哈里伯顿公司从事钻井算法研究及软件开发。

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增长点和突破点。石油行业也处于机械化阶段向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阶段。在以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为代表的油服公司,已对整个油气勘探开发过程有了全过程软件开发模型,而我国在国际上成熟的商业软件几乎为零。张菲菲意识到他所从事的智能钻井相关技术对国家能源行业的重要性和必须抓住时机快速发展的紧迫性。

在国外求学和工作8年后,张菲菲选择从哈里伯顿辞职,到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从事智能钻井教学和科研工作。从此,他告别了在美国400多平方米带院子的别墅,告别了稳定生活,带着妻儿返回祖国的怀抱,从事油气钻井教学和科研工作。

“回国后,菲菲很忙,没有双休,也没有假期。用他的话说,‘时间不等人,我不能浪费哪怕一分一秒’……”张建恒道。

为抢占制高点,张菲菲回国后第一时间就着手建设长江大学智能钻井研究平台和团队,承担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及国外公司的智能化钻完井项目,推进钻井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4年时间,他带领科研团队开发出了更适合我国油气行业需求的自主知识产权钻井软件。该软件已经实现了大部分的国外同类产品功能,并且部分算法及功能超越国外水平。研究成果已经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300多口井上应用,平均提高钻速25%以上,降低事故率30%。为预防国外钻井软件断供提供了保障,缓解了国家油气钻井“卡脖子”问题。

2021年团队开发的软件,被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 ASA)引入其智能钻井监控平台,经湖北省技术交易所组织国内多名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研不停 育人不倦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来到长江大学后,在抢抓科研攻关的同时,张菲菲还积极投入到培养高层次石油工业人才的工作中。

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张菲菲至今都感恩那些于他有恩、助他成长的几位老师:孙友宏、陈宝义、王清岩……上一辈老教授对学生的无私帮助,对科研的踏实态度,也在他心中悄悄埋下了教书育人的种子,帮助他从一个求学之路上向往“入道”的学子,到高校青年教师“传道”的角色转变。

张菲菲回国后第一时间向学院申请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不定期为学生做技术和学习交流讲座。同时,充分利用自己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资源优势,邀请多名世界知名专家到学校讲学,传授最新行业成果和发展动态。

受自己博士生导师的影响,相比传统课堂的授业,张菲菲上课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方法。他带领学生们一起,从钻井最简单的数学物理方程、实例计算代码出发,在编译器中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逐字逐句地解释代码的计算过程,真正做到了帮助学生打开“钻井的智能化大门”。他的学生崔亚辉说:“当我带着问题去找老师时,他不会直接给我答案,而是提供许多可能的解决思路,给我带来了更多思考。”

“最有成就感的是培养了一群优秀的学生,陪着他们从‘门外汉’成长为‘技术大拿’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张菲菲感慨道。

2023-07-15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7994.html 1 (上接第一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