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5日
第03版:03

银发族“沉迷”上大学

本报记者 邢 程

一个班级40个名额一分钟被抢光。如今,上老年大学,要抢名额、拼手速,老人们却乐此不疲。因为对生活的热爱,这群两鬓斑白的银发老人聚在一起,他们戴着老花镜,认真伏案做着笔记。这群特殊的“学生”个个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一起研究书法运笔,学识谱练乐器,编排舞蹈动作……正所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银发族重返课堂,正成为当下热潮。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

“我抢上了!”55岁的市民王凤英给闺蜜李肖打去电话,兴奋地喊着。电话那头焦急地询问:“你怎么操作的?快帮我也试试。”听到长辈的对话,王凤英的女儿打趣道:“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在抢黄金呢。”王凤英却说:“这可比黄金难抢,也比黄金更金贵。”

王凤英抢的是沧州市老年大学的新生名额。7月10日,老年大学面向社会招生,一年级和提高班招生指标全部在网上投放,虽然报名时间有两天,可仅仅几分钟,就有八成名额被抢光。

王凤英今年第一次报名老年大学,虽说是新生,可她作足了准备工作。“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在老年大学学习,看着他们会跳舞、会摄影,我心里直痒痒。”王凤英说,今年报名老年大学,在网上抢名额是向“前辈”取过经的。“要提前在报名网站上录入自己的身份信息,8时开始报名,系统一开通,马上点确定,要是系统开通后再录个人信息,火爆的课程可能就抢不上。”

今年,老年大学设有8个大系。王凤英说早早就关注了招生简章,她最中意茶艺。“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特别喜欢,一直想学习,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学。听朋友说老年大学开设了生活艺术系课程,我兴奋了好多天,每天都在‘盯’这个事儿。”

银发族重圆“大学梦”

听着优美的旋律,和着动人的节拍,银发“少女们”舞姿婀娜,那一刻,她们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少。“穿上舞蹈裙的那一刻,感觉自己一下子就年轻了几十岁。”66岁的老学员王文娟说起学舞蹈的经历,眼中瞬间有了光。

“我从小就喜欢跳舞,但是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技校毕业就上班了。直到孙子上了幼儿园,我个人时间更充裕了,才来老年大学系统学习了民族舞,圆了自己的舞蹈梦。”王文娟说,“上课时,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老师教学认真,也十分严格。”去年,她有两次请假没有上课,老师就主动找到她辅导,让她把落下的舞蹈动作多加练习。“因为是集体舞,缺一个人,队形就不好看了,通过学习舞蹈,大家的集体意识也增强了。”

除了娱乐类课程陶冶情操,技能类课程也很受大家欢迎。王文娟去年同时报名学习了两门课程,一个是民族舞,一个是小儿推拿。能在培养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兼顾照顾小孙子,她感到很满意。

“老年大学不仅让我圆了大学梦,还有意外收获。”王文娟说起学习小儿推拿,满是自豪,“都说两代人育儿观念不一样,咱多学习,跟上时代步伐,用技能‘碾压’年轻人。小儿推拿这手艺,除了我,家里其他人谁也不会,没事儿的时候我在家给孩子推一推,家人特别支持。”

“花样晚年”别具一格

今年,老年大学设有书法系、绘画系、音乐系、舞蹈系、文学系、健身养生系、生活艺术系、计算机系,每门课程都很火爆,其中书法、乐器、模特等专业课程最受欢迎。

“我已经在模特班学习了两年,今年毕业了。可我觉得自己还有提升的空间,今年又报名了模特新生班,继续学习。”68岁的李晓红说,“我身高一米七,长的个子比较高,退休后有人推荐我上模特班。刚开始‘走猫步’,我还有点不好意思,系统学习后,才发现气质提升了很多,我也自信了许多。”

很多和李晓红一样的学员,开始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但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迷上了老年大学。李晓红说:“我和闺蜜一起报名,专门挑选了同一个班级学习。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互相监督,下课后还会聚到一起练习,越学越起劲儿,如今模特已经成了我们最大的乐趣。”

去年,学有所成的李晓红还参加了社区艺术团。“我是工人,退休前一直在车间干活儿,从没想过这辈子还能站在舞台上绽放光芒。”李晓红说,赶上“七一”、元旦等时间节点,她们还会自编节目去各地演出,这让她觉得晚年生活特别充实、有意义。

“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了我坚持学习的动力。通过上大学,真正让我感受到了晚年生活的幸福美好。”李晓红说出了银发族喜欢上大学的共同心声。

2023-07-15 本报记者 邢 程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7998.html 1 银发族“沉迷”上大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