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2日
第01版:01

“智造”赋能 活力迸发

——海兴体育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走笔

本报记者 孙 健 本报通讯员 史得江

炎炎夏日,走进位于海兴县高湾镇的体育器材产业园,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在河北双碟体育器材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张宝泉正在指挥工人赶制订单。原本从事木工生意多年的他,2000年开始转型生产舞蹈把杆,12年的时间,将最初的加工作坊发展成为规模化企业。

“凭借多年积累,我们生产的舞蹈把杆实现了系列化、标准化、材料精细化,先后申请专利10项,销往美国、加拿大、西班牙、英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份额达到75%以上。”张宝泉说,从最初的加工制造到现在的生产“智造”,企业创新活力迸发,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

海兴县体育器材产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最初以社办工厂和家庭作坊为主。近年来,海兴县通过政府引导、重点扶持,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体育器材产业向链条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逐渐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全县注册体育器材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9000余人,体育产品种类达218种,2022年产值近20亿元。

走进河北宏康体育器材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厅内琳琅满目的体育器材让人眼前一亮。“我们生产的球门‘闯入’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赛场,生产的篮球架通过国际篮联认证,产品销路不愁。”公司负责人李荣海说,企业自成立以来,就注重以科技创新赢得市场,目前,企业拥有专利产品30余项,研发新产品200多种,并多次参与国标、团标制定工作。

这两年,企业又积极开发智慧体育校园板块,通过物联网、AI技术、人脸识别、大数据等技术,将体育教育和智慧科技融为一体,依托趣味运动、运动指导、运动数据分析,提高体育教学准确度。“现在我们为2000多所大中小学提供进校体育测试服务,为30多所学校打造智慧体育校园整体解决方案,超过6万名学生使用AI云课堂参与体育锻炼,获得个性化运动指导服务。”李荣海说,通过“智造”赋能和科学高效引导,帮助企业更好地完善产品研发和制造,让使用群体感知运动的快乐。

海兴红旗体育器材有限公司作为当地一家老牌企业,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液态冰场产品的研发。2016年,企业成功研发出“液态合成冰”产品,因其一次摊铺、高度仿真受到业界关注和市场追捧。“过去冰场一般用塑料材质拼接,涂油润滑,容易热胀冷缩,运动员训练常溅一身油。”企业负责人陈金义说,他们一鼓作气,第二代、第三代“液态合成冰”产品先后投入使用,质感接近真冰,在国内多个大赛得到应用,并远销德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下转第四版)

2023-07-22 ——海兴体育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走笔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8588.html 1 “智造”赋能 活力迸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