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小小三尺讲台,你的一生满腔激昂,那纯洁无瑕的粉笔,书写最美的篇章……”日前,凭借一首原创民谣,于骁飞成功闯进中国好声音肃宁赛区决赛十强。他说:“比赛名次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能把对恩师的感情写进歌词,在舞台上唱给他听,是我对他最好的致谢。”
今年33岁的于骁飞是肃宁县第四实验小学的一名美术老师。学习美术的路上,他又与音乐碰撞出火花,也因此成了美术界的“民谣达人”、原创歌手里的“绘画大师”。
于骁飞在上中学时学习美术,常会听着音乐画画。久而久之,他喜欢上了吉他。“清澈的吉他声让人轻盈愉悦;沉稳的吉他声让人沉思默想;柔和的吉他声让人感到温馨。”画累了,他常会抱起一把吉他开会儿小差。
和美术不同,当时在父母眼里,于骁飞弹吉他是在“玩音乐”,并不被看好。没办法,无论是基础乐理知识,还是演奏技巧只能全靠自学,但好在他的天赋很高,不仅学会了吉他,还自学了口琴和手鼓。上大学后,时间充裕了,他又参加了社团,并学会了钢琴。
“我当时特别喜欢民谣歌手赵雷,听他唱歌特别‘上头’,要无限循环播放。”于骁飞说,民谣能沁人心脾,比流行歌曲代入感强,每首民谣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故事,常能让他听得热泪盈眶。
也是从那时起,于骁飞尝试自己创作民谣,把对家乡、对生活、对身边人的情感写在词里、谱在曲中。“第一次把你遇见,你穿着一件红色的衬衫,乌黑修长的马尾,一张浅笑的脸”“你满身的疲惫,走入了匆忙的人群,你东走西奔,只为我寻找一扇门,你小心翼翼,抚慰我不安的灵魂,生怕惊动了我脆弱的内心”……于骁飞边弹边唱,他的词曲充满了爱与悲伤,还有发奋与思考。
《时光》《遇见》《写给妈妈的歌》《老师您好》……这些年来,于骁飞创作了10多首作品。他常会通过直播平台边弹边唱,心血来潮时,也会叫上三五好友,到公园举办一场“演唱会”。有民谣的青春,从来不孤独。他也因此收获了大批线上、线下的粉丝。
有人和他聊民谣音乐,有人和他聊原创作品,甚至还有北京、衡水等地的粉丝专程来找他聊人生、聊理想、聊他们的音乐梦。于骁飞为能寻得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倍感兴奋。
“民谣好像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用灵魂在歌唱。”于骁飞说,“希望自己能创作出更多的原创作品,录制一张属于自己的专辑,将美好的故事唱给更多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