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健 本报通讯员 王 芳 王新刚
7月21日,走进盐山县河北海乾威钢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根根大口径直缝埋弧焊钢管正在全智能化生产流水线上“穿梭”,这批钢管专门为国外客户定制,不久将走出国门、实现“出海”。
“企业拥有大口径、高钢级直缝埋弧焊钢管生产线,所生产的钢管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输送,生产过程中实现了智能化操作,可以通过电脑、手机APP,实时检测生产质量和进度。”河北海乾威钢管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张胜勇介绍说,近几年,企业强化创新主体意识,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第二条JCOE新能源管道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这条生产线融入AI智能、5G联通技术,与传统生产线相比,生产效率可提高2.5倍,产品质量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氢气、煤制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等新能源管道输送,预计年底实现投产。
河北海乾威钢管有限公司发展驶上快车道,是盐山县管道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生动写照。早在上世纪70年代,盐山就在盐碱地上“种工厂”、办企业,经过40余年发展壮大,培育了管道装备制造等县域特色产业,目前全县管道装备制造企业近2000家,其中规上企业115家,年钢铁吞吐量近千万吨,2022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60亿元,形成了核电火电风电、输油输气、市政管网、整机装备四大产业链条,被认定为“中国管道装备制造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管道管件出口基地”。
近年来,受区域竞争和同质化竞争、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盐山管道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入瓶颈期。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上提出,“绿色化工和管道装备产业力争在全国实现领跑或者并跑”,这为做大做强管道装备制造业指明了方向。对此,盐山县出台《关于促进规上企业健康发展的十条措施》,加大科技赋能力度,支持重点企业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并鼓励引导龙头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加快实施改造,引领管道装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目前,已促成企业与燕山大学、武汉理工、河北工大、西安交大和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建立合作关系,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虽是炎炎夏日,沧州华祥塑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依旧满负荷作业,得益于企业产品“一招鲜”,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我们以高端塑料管材代替传统管材,产品外表‘白玉无瑕’,是塑料管件中唯一能够耐10万伏超高压、避免击穿事故发生的高精尖产品。”(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