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错过的最美店铺”“味道好极了”“美食界天花板”……自媒体时代,探店达人应运而生,他们将自己在餐馆、旅馆、景点的消费体验发布于网上,有的还会将消费过程现场直播,吸引其他人前往。但与此同时,个别从业者虚假推荐、数据造假、恶意差评等不诚信行为,令消费者受骗,让商家蒙冤,也让人对这一行业产生质疑。
达人探店,可以说是一种第三方评价行为。公正客观、真实可靠是其价值和生命力所在。一开始,很多探店达人也是这样做的,这也使探店这一新兴行业迅速发展起来。然而,随着行业快速发展,流量变现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有的探店开始“变了味儿”,部分探店者放弃了诚信这一根本,变成了“一切向钱看”,只要钱给到位,即便是“豆腐渣”,也能夸成“一朵花”;而如果是“差钱”或不给“好处费”,纵是货真价实的好商家也会被贬得一文不值。
良莠不齐的探店行为,让众多消费者对有关信息难辨真伪、无所适从,也在销蚀着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和竞争力。加快行业整顿,重铸行业诚信之基,势在必行。
值得注意的是,从今年5月1日起,《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的实施,明确探店类短视频属于互联网广告,必须标明“广告”字样,不得误导消费者。这使得之前不好界定、边界模糊的探店行为必须遵从相关法规,诚信经营。某手机网络视频平台也发布了行业内首个《餐饮探店规范》,通过警告、下架视频、账号降级、封禁投稿等处罚,打击探店虚假宣传行为,这为平台净化探店行为开了一个好头。
相关法规的实施,压缩了个别探店达人打“擦边球”的空间,有助于打消其侥幸心理,倒逼其诚信经营。同时,对于探店,商家也要保持清醒的认识,直播探店不过是一种宣传的方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优质服务和良好口碑。否则,再好的宣传也最终会成为“自黑”。因此,商家在利用直播探店进行推介的同时,更要把心思放在提高自身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不断为消费者提供越来越好的体验。同时,对于个别不给钱就“抹黑”的探店人员,商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探店,应该诚信为本,用心服务,这样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取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