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被誉为“武术之乡”,有50多种拳械门类源起或流传于此,不仅武术文化源远流长,且习武氛围浓厚。
作为“武术之乡”的孩子,更应该把习武这一传统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近年来,全市持续推进“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各学校纷纷将武术列入校本课程,邀请传统武术非遗传承人入校指导,将普及性活动与专业性社团相结合,不断弘扬传统武术文化,让绚丽的武术之花在孩子们的童年精彩绽放。
名家展示 学生领略传统武术魅力
在市荣官屯学校的“武术名家进校园”主题活动中,学校特邀青萍剑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六合拳研究会会长李俊德为孩子们普及传统武术文化。
接下来,多位武术名家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武术表演。市、区级武术非遗传承人分别展示了双手剑、黑虎拳、燕青拳、长剑等,引得同学们惊叹连连。大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想上台亲身感受武术的魅力。互动环节,孩子们终于如愿以偿。在武术名家手把手地悉心指导下,大家一招一式做得有模有样。
精彩纷呈的武术展演,将“习武崇德”的种子悄然埋在孩子们心田。
“武”动课间 一招一式展英姿
每天的课间操时间,伴随着响彻校园的“嘿哈”声,运河区实验小学的孩子们,都会在操场上集体演练武术健身操《沧州八大门派》。一张张小脸神采飞扬,一招一式刚柔并济,不仅练出了气势与自信,而且彰显了武术的神韵与气度。
武术专业出身的运河区实验小学体育教师祁子一,根据沧州的拳种特点和地域特色,选取了查滑、六合、太祖、劈挂、燕青、八极等八大门派中的基本动作,创编了这套武术健身操,希望孩子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将沧州传统武术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市临海路小学从2020年开始,就以原创武术操《中国功夫》作为课间操。武术操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极富民族传统特色,深得中华武术精髓,动静结合,姿势优美,运动强度和力度也超过了一般的广播体操,深受孩子们喜爱。
在市荣官屯学校,孩子们一边诵读国学经典,一边跟随音乐舒展筋骨、打拳踢腿,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不断提升自己的精气神。
传承技艺 武术社团育英才
在积极开展传统武术普及性活动的同时,各学校还用心选拔爱好武术的学生,组建武术社团或武术队,邀请传统武术非遗传承人到校传艺。
市中宇小学2013年成立“旋风”武术队,特邀燕青拳非遗传承人韩文清担任武术教练,教授拳术、棍术、刀术等。通过多年的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艺得到了提高,团队意识和坚毅品格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市实验小学邀请查滑拳门派的马振东为荣誉顾问、专业武术教师姜利宏为外聘教练,与本校体育教师马华伟一起,为武术社团的成员授课。在第九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上,市实验小学武术队代表新华区参赛,取得了6金6银的好成绩。武术社团的成员们还应邀到沧州职院为留学生进行拳法和器械展示,展现了武乡少年的风采。
市临海路小学和运河区实验小学也相继成立了武术社团,在不断激发学生习武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专业武术人才。
近年来,各学校武术社团的成员多次在国家级和省、市级武术比赛中获奖。今年,市实验小学学生阚文萱夺得河北省第十六届青少年武术套路比赛甲组全能第二名。运河区实验小学2016级学生王靓在全国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上斩获棍术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