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记一家都是好人,俺们大家伙都信任他。”在青县木门店镇前吴召村,提起村党支部书记王锦铎,村民们都赞不绝口——干起工作来雷厉风行、认真踏实,只要村里有事,不管大小,不分白昼,都第一时间赶到;带领全村百姓致富,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和孝老食堂……全村人都把他当作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
“要么不当村支书,要当就要当好。”今年45岁的王锦铎,仍然清晰地记得2021年首次担任村支书时立下的誓言。带着这份初心,他带领群众不断谋发展、奔富路。
带领村民找出路
7月23日,盛夏的前吴召村恬静祥和,民居错落有致,村民们在休闲广场上、树荫下乘凉、聊天,惬意悠闲。
这幸福的场景离不开王锦铎多年的努力。
那是2021年,勤劳朴实的王锦铎高票当选前吴召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他深知这副担子有多重。但他没有退缩:“既然老百姓信任我,我就要好好干。”
上任之初,他跑项目、筹资金,申请到了百万元的革命老区基础建设项目,将前吴召村巷道全部进行硬化,安装了路灯,还自己捐钱修建了村碑。
2022年,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汛期,王锦铎和村“两委”未雨绸缪,主动作为,开展了基本农田排水沟清理工作,村里2000多米的水沟连通后,不仅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还有助于防汛减灾。
每周五,他都会带领村里党员干部拿着铁锨、扫帚出来清扫。他们蹬着三轮车,不管走到哪,路不平就修路,有垃圾就清理。
2023年,王锦铎在青崇路两侧进行绿化,种了2400棵树,还在村里修建了两座水冲式厕所……村里的环境好了,王锦铎的心也亮堂了。
让老人们老有所依
王锦铎深知,村庄要想发展,资金是主要问题,他的主要任务是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他牢牢把握坚持党建引领赋能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全力推行“党建引领合作,规模种粮创收”模式。
“对于现代农业发展而言,土地是‘根’,有了土地,乡村发展、农民增收才有了‘用武之地’。”王锦铎说。为此,他把村里一部分土地流转起来,通过统一管理,科学种植,使得农户增收。今年,前吴召村流转土地实现大丰收,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
老百姓的腰包鼓了,王锦铎又有了新的想法。平时挨家挨户地走访,他发现,村里的高龄老人较多,子女在外打工、老人缺少照料、伙食状况较差,心里便萌生了开办孝老食堂的想法。
2022年,在镇党委和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王锦铎在村里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其中,孝老食堂的面积占了一半。在这里,老人们不仅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还能体验到村干部和志愿者的关爱。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王锦铎直接把做好的饭菜送到老人家的炕头。
让村里老年人吃得饱、穿得暖,志愿者轮岗服务,每周一村“两委”成员给老人们改善伙食,孝老食堂解决了村里70岁以上独居、留守及失能老人吃饭难的问题,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已经在前吴召村成为现实。
好家风带出好村风
有人说,人生难以完美。但王锦铎似乎总在所有的事上尽善尽美。工作之余,他努力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王锦铎的妻子李兆霞经营着一家公司,不忙的时候,他经常会到妻子的公司看看,为企业出谋划策。王锦铎在村里开办孝老食堂,妻子第一时间和公司员工过来帮忙,为老人们服务。工作上遇到困难,妻子也总会帮助他排忧解难。他们是夫妻,是朋友,也是同心为百姓谋福利的好搭档。
听闻十里八村谁家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前去关怀问候。一次,听说朱吴召村村民朱焕营意外受伤、无钱就医,王锦铎为他捐款5000元。妻子回家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还组织发动公司员工再次捐款。
每年,王锦铎都会为村里80岁以上老人和70岁以上老党员送米、送油。了解到大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郑钧英生活困难、无人照料,他捐款2000元,又积极发动村内党员干部,带领3名预备党员捐款600余元……这样的事,王锦铎做了太多太多,而每一次,妻子都无条件地支持。
“身在小家,心系大家。小家是我坚强的后盾,大家则是我奋斗的目标。”王锦铎说,正是家庭的幸福温暖,才给了他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