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志辉 本报通讯员 白 雷
“咱们园区的研究院检测中心通过了CMA资质认定的现场评审,以后我们的产品研发进度就更快了。”河北鼎泰制药总经理肖军兴奋地说道。日前,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绿色化工研究院,顺利通过了CMA资质认定的现场评审,拥有了出具权威检测报告的资质。企业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将样品寄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检测,进行项目验收、产品安全监测以及研究数据决策,样品检测变得更加高效便利。
这是京津冀三地共同推动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紧紧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从2015年起,京冀两地携手在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了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这是河北省与北京市合作共建的第一个省级政府层面的大型产业园区。产业园在全国率先实行药品生产异地延伸监管政策,打破了阻碍北京医药企业外迁的壁垒,实现了北京药沧州产,大大缩短企业投产周期,并为北京保留了原料药产业,有效促进了北京医药产业发展。
近年来,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绘制“招商图谱”,完善产业链条和配套服务,着力打造医药特色产业园区,实现了产业升级和产业集聚,园区已成为支撑河北省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地标。截至目前,北京协和药厂、正大集团泰德制药等60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入驻,规划建设77个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其中,40个项目已经竣工投产,22个项目在建,15个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我们在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投资3.6亿元,建设占地100亩的原料药项目,主要生产用于妇科消炎药、儿童免疫增强剂等领域的化学原料药产品。目前项目一期、二期相继投产,正在开展三期项目建设,(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