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草茵茵、古树环绕、建筑点缀、景观醉人……大运河畔,百狮园对岸,南川楼南侧,一片绿荫掩映下,沧州给水所公园静静矗立,等待着市民光顾。
这是一处由原沧州给水所改造而来、极具历史价值的公园。进入公园,大面积的绿地草坪遍布园内,喷水管清澈的水流,滋养清凉出一片片绿茵。一排排苍翠的老树,有的“镶嵌”在绿茵中,有的围绕在老房前,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巍峨耸立,大大的树冠似在诉说曾经的沧桑。保留的几处老平房分散在园中,红砖灰瓦,简洁朴素,浓浓的上世纪初风格。
昔日的大门保存完好,“沧州给水所”几个大字依然清晰夺目,经过修复改造后,尖顶的设计,柱形的门楼,让这里更具时代风情。正中央的建筑前,是一处水系,水上汀步及互动装置的设置,为水动力科普园增添了情趣。林荫广场上,管道艺术随处可见,昔日为铁路供水的场景也如在眼前。独特的风格吸引了游人驻足,一位快乐的准新娘穿梭在园中,将婚纱照的镜头定格在了绿荫与老建筑间,别有一番韵味。
遥想当年,这里紧张忙碌,是沧州段铁路供水的重要基地。“运河水被抽入给水所,在水池里进行净化,然后再通过地下管道输送至水塔。”从小在南川楼生活的刘宗承说,他小时候常来这里玩耍,因为和看大门的人混熟了,被允许入内。他记得当时院内蔷薇和玫瑰开得很艳,树木也很茂盛,几处老房子时常有人出入。
1908年,津浦铁路开始修建,沧州段给水所和水塔作为铁路配套设施同时建成。据生活在南川楼片区的老人们回忆,老给水所起初建在北吊桥(永济路上的运河桥)附近,后来才挪到了南川楼附近。《沧州志》中记载:1910年,为保火车用水,由南运河东岸盐场水厂至火车站铺设输水管线。1937年至1941年,为改善供水情况,日军改建水塔并在南川楼新建给水所。新给水所修了5个水池,抽取运河水,净化后通过地下管道向水塔供水,并铺设了直径150毫米的输水管线通至火车站。沧州给水所就在运河岸边,而老水塔则在火车站附近。二者配套,是津浦铁路沿线目前保存相对较好的一套铁路供水设施。
根据规划,老房子将举办相关展览,通过展览,人们可了解到铁路取水科普、铁道历史、守护者的故事等科普及文化。沧州给水所公园,也将成为沧州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