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可新
海兴县地处河北最东南部,辖7个乡镇3个农场197个行政村,总人口23.3万,2002年被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7年实现全国首批脱贫摘帽。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海兴县牢牢抓住产业振兴这个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经过充分考察论证,大力发展标准化奶牛养殖项目,持续深化农业产业化改革,推动奶牛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探索出“整合下放、折股量化,参股投放、统一建设,合规经营、利益同享”的产业发展新路径,海兴县奶牛产业发展模式成功入选人民网“全国2022乡村振兴创新案例”。
借力发展
产业实施注入“稳心剂”
海兴地处渤海之滨,土地盐碱瘠薄,始终是困扰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海兴县深刻认识本地农业产业基础薄弱、群众通过本地产业实现就业增收比例较低的实际,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性,抓住国家信访局定点帮扶机遇,强化创新思维,积极寻求产业振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经国家信访局联系协调,海兴县派出考察组赴内蒙古敖汉旗、河北隆化县、天津西青区金三农农场考察调研,找准了产业发展方向。2021年9月,海兴县与石家庄君乐宝乳业集团下属的河北乐源牧业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共同建设总投资1.3亿元、规模3000头的奶牛养殖协议书。目前项目已正式投产运营且效益良好。国家信访局的倾力支持,保证了项目顺畅平稳实施,为合作双方注入了“稳心剂”,2022年、2023年接续签订了二期、三期奶牛牧场项目,投资总规模达到3.95亿元。
创新模式
产业发展拓宽“新路径”
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这条主线,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特色产业发展上通过谋划实施标准化奶牛养殖项目,培育壮大龙头产业,带动区域发展,优化联农带农机制,达到群众增收、企业发展、多方共赢的目标,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合作经营、政府导向与市场规律有机结合的创新之路。一是整合下放、折股量化,推动产业帮扶到村带户,有效扩大参与主体覆盖面。将全部产业资金根据全县脱贫户数量予以平均量化,再结合各村现有脱贫户数计算出应分配资金数额,整合下放到有脱贫人口的193个村,相关村利用到村产业资金投资建设奶牛养殖项目。项目收益按照集体所持资金、资产比例,折股量化后分配到各村集体,主要用于有劳动能力脱贫户、监测户公益岗位和无劳动能力脱贫户监测户生活补助以及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到村资金获得收益、村级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目标。二是参股投放、统一建设,打造产业平台融合发展,开启特色产业帮扶新模式。组织村集体将到村产业资金形成的股份,委托投放到海兴县益民扶贫开发产业有限公司进行统一建设、经营、管理,获取收益。通过到村带户模式,保障脱贫村、脱贫户及监测户15年持续稳定增收。三是合规经营、利益同享,促进产业发展多方共赢,有效增强利益联结内生动力。县农业农村局、相关村集体及益民公司三方签订《奶牛养殖项目委托实施及监管协议》,除重大股权变更、企业清算等特殊情况外,村级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由企业实行公司化运营。益民公司从牧场利润分红中拿出6.1%用于有脱贫人口的193个村集体和脱贫人口、监测户分红。企业借助产业资金新上项目,扩大了规模经营,提升了经济效益;村级参股投资,壮大了集体经济,改善了民生;群众依托产业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种植青贮、提供服务等方式实现增收致富。从而形成了政府兴业、企业获利、村级发展、群众受益、多方共赢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
科学运管
提质增效赋予“原动力”
从单兵到合作,注入产业发展新动能。奶牛牧场项目由君乐宝下属牧业公司与海兴县共同出资,其中海兴县出资占比77.5%,君乐宝下属牧业公司出资占比22.5%。牧场技术方面由君乐宝下属牧业公司全权负责,并充分发挥君乐宝集团的资本优势、市场优势、管理优势,带动促进县域特色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从联合到融合,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三期标准化奶牛养殖项目每年需要数万吨的优质青贮饲料,可以带动玉米种植1.5万亩以上,帮助周边农户每亩增收50元以上。项目还可与当地及周边农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为青贮玉米等提供可靠的销售渠道及较高的价位,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同时,通过参与经营,有效带动县乡村本土人才培育,为今后多层面发展特色产业、开拓市场积蓄力量。
注重长远
产业振兴书写“新画卷”
按照中央及省关于产业振兴的总体要求,海兴县科学整合年度涉农资金,逐年增加用于产业的资金占比。2023年,在抓好一期奶牛牧场科学运管、二三期奶牛牧场稳步推进的同时,重点实施好总投资5000万元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级示范区建设,坚持最严设计、最高标准、最优布局,科学、务实、精准抓好项目实施,努力打造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省级衔接示范区建设“海兴样板”。注重资金使用监管,严格资金支出,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目前,全县形成了“东部水产养殖、西部奶牛养殖、南部渔网加工、北部旱碱麦种植”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