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7日
第06版:06

他们,在高温下坚守

策 划/曹 杰 撰 文/张智超

摄 影/魏志广 殷 实 视 觉/任 雪 张智超

本报通讯员/梁雪冰 杜 嵩 张亚楠

致敬,向每一滴汗水

炎炎烈日下,有这样一群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挥汗如雨。他们迎热浪、战高温,奋战在户外一线,用奉献诠释敬业,用汗水浇灌城市。

在城市道路贯通项目上,他们冒着酷暑加班加点,确保工程如期完工;在船舶如织的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他们挥洒汗水,为电煤供应保驾护航;在正午时分的大街小巷,他们似勇敢的骑士,将一份份美食及时送达……

骄阳如火,热浪披身。帽子遮不住持续的高温,黝黑的皮肤流淌着晶莹的汗水——这是无数个一线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他们既是为了小家,也是为了大家。

他们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也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坚守与汗水诠释着职责和使命,也换来了城市的平稳运行。他们身上流淌的滴滴汗水折射出最美的光芒,成为城市发展的最亮底色。

愿夏夜晚风能为他们吹去一天的疲惫,也愿每个人都能不惧“骄阳”,不畏“热浪”,在坚守中诠释责任,用汗水浇灌成长。

港口煤运“护航员”

时下,正值电力供应迎峰度夏高峰,为满足发电厂用煤需求,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第一大出海口的黄骅港,正开足马力确保电煤供应。

小岗位大责任

烈日当头,黄骅港煤炭港区一片繁忙景象。在一台台巨大的装船机的持续作业下,一批又一批煤炭被源源不断地装进运煤船,运往各大发电厂。

34岁的马永敏是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三部装船机点检技术员。他的工作是巡检装船机,排查故障隐患并及时修理,保障设备正常运转。

在公司,他的岗位最基层也最关键。

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三部一共有11名装船机点检技术员,马永敏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共同担负着4台装船机的巡检工作,通常情况下,每个人负责两台装船机,每天巡检两遍。

这听起来似乎是一项并不繁重的工作,其实不然。

2022年,黄骅港完成煤炭运量20515.8万吨,而马永敏所在的生产三部就承担了一半以上。“我们之所以能完成这么多装船量,全靠这4台装船机。但凡其中一台出现一丁点小毛病,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马永敏说。

从操作员到点检员

马永敏是内蒙古人,2013年来到黄骅港工作,10年来一直和煤炭运输打交道。

他起初是操作员,负责操作露天堆场上的取料机。“那时,一个操作员守着一间操作室,在1200多米长的堆场上,除了操作员之外再没有其他人。”马永敏回忆说。

煤炭港口主要由“翻堆取装”4个环节构成,为了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人员劳动强度,这些年,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逐步实现了装卸全流程自动化。原有的设备操作员一部分成为远程集控操作员,另一部分则转岗成为设备点检技术员,马永敏属于后者。

装船机有50多米高,每次巡检,马永敏都要顺着直上直下的直梯爬到最顶端。装船机的下面,要么是20多米深的船舱,要么是深不见底、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

马永敏从小恐高,哪怕做足了安全防护,也会吓得双腿发软。刚转岗那段时间,他经常做噩梦,梦到装船机被狂啸的海风刮倒,他站在高处,跑都没处跑。

可是,怕归怕,工作不能耽误。就这样过了半年,马永敏的恐高症被硬生生“治”好了。

褪色的工作服

装船机是十足的庞然大物,皮带是否打滑,煤炭有无撒落,油液是否存在渗漏……任何细微之处,马永敏都要格外留意。

除此之外,马永敏还要掌握一定的维修技能,以保证发现问题就能快速解决。也正因如此,虽然理论上巡检1台装船机只需一个来小时,但通常情况下,两三个小时甚至半天都可能不够用。

有一次已近正午,马永敏仍在户外巡检。在烈日下,钢筋铁骨的装船机就像一台巨大的热能吸收器,周围温度接近50℃,而它本身的温度比这还要高,甚至不能用手去摸。

查看各关键点运转是否正常,翔实记录下每一个运行数据……海风迎面吹来,马永敏感受到的不是凉爽,而是潮湿与闷热,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往下掉。直到中午12点多,马永敏才结束当天第一次巡检,脸颊又红又肿,可他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早已经习惯了。”

不仅如此,马永敏还要全程穿着长衣长裤,并且每一个扣子都要扣好。

这可不是为了好看。

因为扣好扣子不仅防晒,还能防止点检技术员在经过物料输送带时被卷进去。

可这样一来,每巡检一遍回来,马永敏都会满身大汗,就像洗了个澡一样。他的工作服原本是橘红色的,才几个月时间,不知是汗水浸染的,还是太阳晒的,就已经变成了白色。

“我们是港口煤运的‘护航员’,看到一船船煤炭顺利出港,电煤供应得到保障,汗水就不白流。”马永敏举起水杯一饮而尽,心满意足地说。

为了项目

早一天完工

临近正午,施翰林打开车门,一股让人窒息的热浪像一记重拳迎面砸来,此时车内温度已达47℃。

来不及开窗散热,施翰林硬着头皮坐了进去。只三五秒,豆大的汗珠就从头皮、前胸、后背……几乎每一处皮肤钻了出来。

32岁的施翰林是沧州交发城乡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管理部的一名普通员工。在紧张施工的石黄高速公路沧州主城区互通式立交工程、解放东路雨水泵站工程,以及永乐大道、行署西街(九河路—海河路)两个城市道路贯通项目的工程现场,每天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协调组织施工单位进场、负责安全生产施工、督导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以及交工竣工验收……他的工作贯穿工程全过程。

正午时分的工地

中午12点整,施翰林匆匆忙忙赶到行署西街(九河路—海河路)城市道路贯通项目施工现场。他拿起放在座椅上的安全帽,熟练地戴在头上。

施翰林参与的行署西街(九河路—海河路)城市道路贯通项目全长共633米,虽然施工长度不算特别长,但涉及两个村庄、一个小区,有大量树木需要移栽,还有各种电线杆、地下管线、地面围挡等设施需要确认从属关系并进行妥善处理。自从7月9日正式进场之后,施翰林每天都要往施工现场跑。

就在半个小时前,工地负责人打来电话说,施工现场有一段从属不明的地下管道,需要施翰林与各相关单位进行确认。

现场查看具体情况,与相关单位一一确认……炙热的阳光把头上的安全帽烤到发烫,感觉就和蒸桑拿一样。

打了十几个电话之后,施翰林终于找到了答案。他看了看时间,已经将近下午1点,回单位吃午饭已经来不及了,况且下午还得去另一个项目的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度。他在路边小店随便吃了几口,就又急火火出发了。

陌生的办公桌

在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奔波于各项目现场,施翰林早已习惯。每到夏天,水和藿香正气水都是他的随行必备。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9年时间里,周末和节假日于他而言就像镜中花水中月,皮肤晒得和工地上的工人一样黑,就连一日三餐也很少能准时吃上。

施翰林早上八点半上班,到了单位,制定好当天的工作计划之后,就得马上往各个项目的施工现场赶。通常,几个项目转下来,就到傍晚了。其间,会有数不清的电话从各个项目工地打过来。“大部分是反映突发问题的,撂了电话就得赶紧解决。”也正因如此,施翰林每天都把手机充电线、移动电源带在身上,一有机会就赶紧充电。

施翰林来沧州交发城乡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已经1年多了,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雨雪风霜,他几乎从未在单位待过一整天,哪怕能安安稳稳坐上半天的时候都很少。他经常跟别人开玩笑说:“我有办公桌,但我跟它真不太熟。”

“抢”出来的工期

进入7月,随着降雨增多,施翰林比以往更忙了:“过多的降雨会影响施工进度,而我参与的项目又都涉及民生,一时一刻也不能耽误。”

为了抢抓工期,工人尚且可以两班倒,而施翰林和他的部门同事们就变成了24小时随时待命。他们除了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外,凌晨还在施工现场的时候也不少。

比如在石黄高速公路沧州主城区互通立交工程上,有好几次,施翰林凌晨3点往施工现场跑,最近的一次是在7月19日快速拆除104国道跨线桥主桥部分。“之所以选在凌晨,是因为要拆除的104国道跨线桥上跨石黄高速,在这个时段施工对高速交通造成的影响最小,施工安全系数也比较高。”

从凌晨三点半到清晨6点,经过两个半小时连续施工,104国道跨线桥主桥快拆施工顺利完成,接下来等待施翰林的还有104国道跨线新桥组装架设、路基路面施工等工作。

“在施工现场,经常有居民问‘工程什么时候完工?’,或者关切地说一声‘辛苦’,每一次,我心里都美滋滋的,所有疲惫都消失得一干二净了。”施翰林说,“我是建设管理部的普通一员,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像我一样顶着烈日工作的人还有很多。苦点儿、累点儿没关系,民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早一天完工就能早一天让百姓受益。”

“骑士”与时间赛跑

套上冰袖,带上藿香正气水,再给容量2.6升的“吨吨桶”装满纯净水……炎炎夏日,外卖骑手郭立东的一天开始了。

“您好,您的外卖到了,祝您用餐愉快。”这是郭立东成为外卖骑手的第三年。在这个站着不动都出汗的三伏天里,外卖骑手成了最忙碌的人。

这段时间,为了让顾客享受到更方便快捷的服务,郭立东每天都承受着高温带来的挑战,穿梭在大街小巷和楼宇之间。

通常,外卖骑手的工作时间在12个小时左右。不过近来高温天气频发,接单量水涨船高,为了多挣些钱,大部分骑手选择主动加班,郭立东也不例外,经常下午三四点钟才吃午饭。

“以前中午能接七八单,最近增加了一倍多,冷饮占将近一半。”为了节省时间,他连爬楼梯都是跑着的,身上的汗一整天都干不了。

外卖骑手不仅仅是一份体力活儿。

郭立东是河南周口人,3年前来到沧州。入行之初,他常因为不熟悉道路耽误时间。

他很清楚,外卖行业竞争的是效率和服务质量,每一单的配送时间都被精确到了分钟,订单越接越多,服务质量却不能有半点下降。为了找到最优路线,他私下里对跑单范围内的环境和路况下了不少功夫。除了记住楼宇出入口位置外,就连哪里能停车、电梯位置在哪儿,他都弄得一清二楚。“对于哪里有好吃的,可能很多本地人都不如我熟悉。”郭立东笑着说。

最热的那几天,郭立东一天能喝掉四五升水。每送完一餐,都得用湿毛巾给车把、车座降温。这是因为车把是铁的、车座是黑色的,在阳光下晒上一会儿,就烫得不行。

高温不仅“烤”验外卖骑手的身体,也增添了他们的焦虑。“近来冷饮订单特别多,生怕送慢了化掉,再加上天气闷热,特别容易着急。好在大多数顾客都很体谅我们,经常在订单备注上留言,‘不急,慢慢送’‘天太热,辛苦了’。”郭立东说,针对高温天气、恶劣天气,外卖平台也给予他们很多关怀,比如更宽松的配送时间、取消扣分项等。

前些日子,有位顾客在外卖平台上买了两杯冷饮,郭立东刚取到餐,对方就打来电话说:“天太热了,这杯冷饮是为你买的,辛苦了!”后来,他把这件事讲给同事们听,这才发现,类似的事情很多人都遇到过。

相对较高的薪水是郭立东成为外卖骑手的原因之一。“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总想着多挣点儿钱,让家人们生活得更好一些。”郭立东说。

派单的提示音再次响起,郭立东猛灌了几口水,再一次穿行在大街小巷。

2023-07-27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9028.html 1 他们,在高温下坚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