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8日
第03版:03

他的英雄事迹被搬上了荧幕

——重温沧州籍志愿军英烈闫志刚的战争岁月

本报记者 周 洋 本报通讯员 赵 越 东 宣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1953年7月27日,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朝鲜战场上遭受重创后,被迫回到谈判桌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涌现出了许多战斗英雄,他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用鲜血将战旗染红。在全景反映抗美援朝伟大胜利题材的史诗级大剧《跨过鸭绿江》中,有一个志愿军副连长的多次特写,他带领战友一次次击败敌人的进攻,让观众印象深刻,他的原型之一就是沧州籍烈士闫志刚。

两张证书,后人保存至今

在东光县74岁的闫树才老人家中,记者看到了他悉心保存的两份老证书:一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政治部颁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一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颁发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裂痕,但“闫志刚”三字仍清晰可辨。闫树才说,闫志刚就是他的大伯。

据闫树才介绍,他祖籍在东光县龙王李镇闫家梨村。闫志刚生于1918年,曾在家乡抗击过日寇。后来迫于生计,全家迁居沈阳。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迁回东光,但闫志刚没有回乡,他于1947年在东北加入了人民解放军。

闫树才说,大伯入伍后,相继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要战役,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闫志刚正随军驻守河南,接到命令后部队立马北上。

闫树才说,听长辈说,大伯坐火车经过东光县连镇时,就地休整了三天。当时正好有村里人在火车站附近看见了闫志刚。闫志刚委托他给家里带话,就说自己不能离开部队回家,希望家里人能来火车站见个面。

“我奶奶接到信儿后,当天夜里就让我叔叔用小推车推着她来到火车站,和大伯匆匆见了一面。”闫树才感叹道,没想到这是母子二人的最后一面。

赴朝英勇作战,荣立个人一等功

在朝鲜战场,闫志刚和战友们英勇杀敌,多次出色完成作战任务。

据公开资料显示,1951年,经过了5次战役以后,志愿军将战线稳固在了“三八线”附近。然而敌人非常狡猾,打着谈判的幌子,背地里依然不断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

美军将主攻目标锁定在“三八线”附近的一处高地上。

闫志刚所在的连队奉命守卫于此,但之前的几次战斗后,连长和指导员都已经牺牲,连队领导只剩下了副连长闫志刚,全连加上后勤兵也只剩40多人,但大家心里没有丝毫惧怕。

战斗开始后,面对敌人的猛攻,闫志刚带领战士们从左、中、右三个阵地正面阻击敌人,坚守阵地两天两夜,打退了敌人20多次进攻,创造了歼敌600多人、我军伤亡仅20多人的奇迹。

在这次战斗中,闫志刚以“巧”取胜、以少胜多,他发明了战斗式坑道,进可攻退可守,有效保存了有生力量。这一作战方法后来被沿用到多次战役当中。战斗结束后,连队荣获集体一等功,闫志刚被授予个人一等功。

后来,闫志刚在一场战斗中牺牲在了战场上。《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中记载:“闫志刚同志于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五日光荣牺牲。”

英魂忠骨永不忘,被搬上了荧幕

国人始终没有忘记英雄。在大型抗美援朝战争剧《跨过鸭绿江》第31集中3次出现了一个志愿军副连长,带领战士们抵御敌人的疯狂进攻,这个人物正是综合闫志刚等多位志愿军战士的原型塑造的。

在闫志刚的家乡东光县,他的遗像悬挂在东光县革命纪念馆内,供各界群众缅怀纪念。龙王李镇党委、镇政府每年会定期走访慰问烈士家属,对他的英勇事迹进行宣传……

闫树才说,大伯在朝鲜牺牲后,尸骨至今埋在朝鲜,埋葬地点不详。“我一直有个心结,因为大伯一生没有结婚,无儿无女,所以非常想去朝鲜祭拜他老人家。”

得知《沧州日报》有一个“帮烈士寻亲”公益团队后,闫树才非常高兴,他也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获得一些资料信息,早日帮助自己完成心愿。

2023-07-28 ——重温沧州籍志愿军英烈闫志刚的战争岁月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9115.html 1 他的英雄事迹被搬上了荧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