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1日
第07版:07

潮流运动“上新” 徒步寻觅诗和远方

■ 本报记者 康 宁

老少皆宜,既赏了风景,又锻炼了身体。正值暑期,打开微信朋友圈、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徒步是热门话题之一,精美图片刷屏,或成熟或野生的路线图引发热烈讨论,这也成为市民出游或锻炼的新选择。

与当下出圈的“特种兵式旅游”在极短时间内打卡多个地点不同,许多徒步爱好者更享受不拘泥于时间,注重体验地域生活方式与风土人情的“慢旅行”出游方式。而他们出游的目的地也从热门景点变为相对小众的野外。

在接触户外徒步以前,大学生刘珂热衷打卡热门景点。但面对景区人头攒动的场景、拍着千篇一律的照片时,他开始重新思考旅行的意义。

2020年,刘珂在川西旅游时遇到一群徒步爱好者,听着“户外大佬”们讲着“圈内行话”,他对徒步产生了兴趣。而从未见过的自然风光和志同道合的团友,更让刘珂彻底“入坑”。到目前,他已经走过稻城亚丁、武功山、四姑娘山等多条线路,登过高原,也爬过雪山。

虽然徒步是一种“慢旅游”,但部分长线徒步线路因为路途远、难度大,对参与者体能有一定要求,因此,徒步也常常被看作是一种挑战自我的旅行方式。

为了准备登顶四姑娘山,一年多没运动的刘珂特地练习了一个月长跑,将5公里配速从8分多钟提升到了6分钟以内。除了体能上的提升外,徒步运动对心态的改变也是显而易见的。

户外美景,让刘珂彻底释放。每次远途归来,他会找到更好的自己。“出去一趟,心境能开阔不少,也更乐观了,变得更加包容。”刘珂说。

与骑行、攀岩相比,徒步的很多线路老少皆宜。背上背包,可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比起考验体能的长线徒步,花费少、轻松休闲的一日短线游,更受时间和预算有限的徒步爱好者青睐。

王宇是一家建筑设计公司文员,有多年徒步经历。今年孩子刚放暑假时,一家三口就一起徒步行走大运河沿岸。清新的空气,秀美的自然风光,令一家人流连忘返。

刚接触徒步时,王宇多选择当地特色景点。渐渐地,他开始尝试一些开发程度较低的线路,以增加徒步的趣味性。

徒步路线一般在城市的郊区、农村或是山野间,既能欣赏风景、锻炼体能,还具备一定的社交属性,是一项包容性很大的户外运动,基本上能满足人们心中对放松、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

“利用节假日时间,徒步几公里乃至十几公里,和大自然来次亲密接触,全身出通汗,整个人轻松了许多。”王宇说,再回到工作岗位,精神状态都有提升。

随着徒步运动越来越火,不少市民开始增加难度,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开发的全新线路,以挑战野趣带来的快乐。

王宇说,初次徒步不建议到没有开发的地方野游,并且最好是了解好线路,跟随有一定户外运动技能的人一起前往。

户外生存技能是一套系统知识。王宇介绍,山里可能信号不太好,要学会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背包里要有便携的食品和饮用水;选择在什么地方过夜、扎营不能扎在河道或者会发生泄洪的地方等,都很有讲究。

现在天气炎热,前往绿道、山里徒步的人数逐渐增多。要带雨披等防水物品和防蚊虫叮咬药品。除此之外,哪些植物碰了容易过敏,途中会遇到什么意外情况,都要提前做好功课,确保徒步旅行安全快乐。

2023-08-01 ■ 本报记者 康 宁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9573.html 1 潮流运动“上新” 徒步寻觅诗和远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