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在深学细悟笃行中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屋建瓴、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
高举思想旗帜的行动纲领。2018年5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深刻阐述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讲话通篇贯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指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之一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入分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既描绘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又提出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举措,必将指引我们在新的赶考路上不断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坚定绿色发展的有力宣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坚定不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好家园的重要号召,必将引领各地区各部门保持战略定力,迎难而上、久久为功,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出重大步伐。
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深入动员。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呈现问题点多面广、矛盾新旧交织、压力累积叠加的特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这既是对领导干部的殷殷嘱托,也是对广大干部的动员号召,必将激励全党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关系。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这既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考题,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要求。答好这一考题,首要的是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在绿色低碳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这既是系统观念在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践中的深化运用,也是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工作思路的具体体现。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又要注重统筹兼顾、协同推进,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就要求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治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做足统筹协调的大文章,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在动态实现多个目标中寻求切入点、发力点和平衡点,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一)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