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3日
第07版:07

百余项科技成果 “拉满”产业氛围

本报记者 郑进超 本报通讯员 栗 兵

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栗 兵 摄

承接京津科技成果,积蓄发展内生动力。近年来,沧州高新区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在引进项目的同时,更注重打造平台,推进科技创新,围绕新材料、信息技术等产业,引进科技成果134项,进一步夯实产业根基。

134项成果壮大产业集群

走进位于沧州高新区中关村丰台园协同示范园的海派特膜科技(河北)有限公司及海派特智能化设备(河北)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抓紧组装设备。一台台大小不一的水处理设备,已经被工厂、自来水厂等预订。公司生产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中水回用、除盐水制备、海水淡化、自来水净化等领域,设备价值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并在市场上叫响了名气。目前公司部分投产,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

实力源于技术。公司负责人方朗介绍,海派特是天津海派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化与模块化膜装备的研发生产。包括智慧节能型污水处理装置、垃圾渗滤液撬装设备、多级定向盐洗脱装备、自适应盐分精准提取装备,以及以膜技术为核心的系统集成等。公司依托天津工业大学“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基础和“膜材料与膜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产业化推广经验,在传统优势膜产品的基础上,自主开发了分离膜、中空纤维膜、中空纤维柱式膜等多个系列产品。

海派特的入驻,进一步壮大了高新区膜产业集群。

高新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积极对接京津,合作建设了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并重点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引进北京尚泰合力、航天氢能装备产业园等20余个疏解项目,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8个,共引进科技成果134项。

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新模式

我市化工产业基础雄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沧州高新区探索产学研合作之路,与天津工业大学合作,依托高校的科研、智力资源,进行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反哺壮大化工产业。

不久前,省科学技术厅公布2023年新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名单,沧州高新区的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榜上有名。

据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沧州市天津工业大学研究院,是我市和天津工业大学联合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将沧州的产业、经济、区位、政策等优势和天津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优势相结合,打造成为集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研发、高端人才聚集、国际合作交流为一体的创新型研究院。建设首年即申报科研项目18项,落地企业2家。

研究院的成立,推动了膜生产企业的入驻。研究院以膜技术为特色,是“膜材料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切入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致力于成为京津冀区域最大的膜技术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

高新区以研究院为平台,以孵化转化项目为纽带,筑巢引凤,预计引入研发团队25至30支、膜材料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百余人,将研究院打造成为沧州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产业孵化器、高端人才聚集地,加速推进沧州膜产业升级。

此外,高新区还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先后出台《招商引资“政策十条”》《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办法》等扶持政策,并就创新主体引进和培育、研发机构和创新载体提质升级、技术合同认定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文件规定,推动京津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打造协同创新示范区

近年来,沧州高新区积极承接京津转移企业,围绕不同阶段主体特征,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成果转化体系,形成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度培育模式,促进企业成长壮大。符合雏鹰计划的容创未来就是其中受益的一家。

在容创未来(沧州)新能源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进行车间的生产规划布局,公司从事超级电容器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并依托天津工业大学时志强教授团队在双电层电容器基础理论与关键电极材料20年的科研积累,将生产多个电压系列的超级电容产品。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研发的超级电容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突破了双电层电容器单体电压长期低于2.7V的行业“痛点”,已批量供应2.85V、3.0V和3.2V的双电层电容器。在超低温应用方面,开发出适应零下60℃的低温产品,明显优于普通产品只适应零下30℃的特性;在高温应用方面,开发出“双85”特性产品,即可在温度85℃和湿度85%的苛刻环境中正常工作。这种高功率储能电源黑科技,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智能四表(水、电、气、热)、物联网、信息通讯、智慧物流、电力智能融合终端、医疗设备、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航天宇航等领域。

沧州高新区不断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环境,注重金融扶持,形成技术人员敢干、企业敢闯、资本敢投、政府敢支持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

近年来,高新区打造了以中关村丰台园协同示范园、北航科技园为核心的京津科技成果转化企业集中示范区,发挥专业化的服务优势,按企业需求打造专属厂房并给予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企业入园创新创业。

2023-08-03 本报记者 郑进超 本报通讯员 栗 兵 1 1 沧州日报 content_99743.html 1 百余项科技成果 “拉满”产业氛围 /enpproperty-->